西班牙4月28日發生大規模停電事件,引發對高比例再生能源發電穩定性的討論。專家指出,這可能是台灣未來面臨的挑戰。
5月17日核三廠2號機停機後,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時代。能源署統計顯示,目前核電僅占台灣發電量3%。經濟部表示,今年將有多座大型燃氣機組啟用,總裝置容量達4.813GW,加上再生能源,可確保未來供電無虞。
然而,專家認為核電退場,大幅增加再生能源與天然氣發電,不僅會導致供電系統不穩定,也會提高發電成本。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李敏指出:「為追求穩定、零碳排的電力,重啟核電在世界成為一股新趨勢,連2023年廢核的德國,都出現恢復核電的聲音。」
西班牙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計劃2035年前全面廢核。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西班牙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52.6%,主要來自風電與太陽能,同時燃煤發電降至不到2%。然而,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問題與電網老舊暴露了風險,4月28日一場席捲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南部的大停電,凸顯了電力系統的挑戰。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分析,風電與太陽能受天候影響,當基載電力(如燃氣、核電)備援不足時,電網頻率大幅波動可能引發崩潰。西班牙綠能發電占比高,放大了這一風險。
李敏教授進一步解釋,電網中承載再生能源的比例有限,高綠能供給難以維持平衡。台灣作為獨立電網,相比歐洲國家間電網相互串接的情況,更為脆弱。若未及時調整能源方針,未來台灣很可能出現類似西班牙的停電狀況。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楊聰榮建議,台灣應借鏡西班牙停電事件,加速改善電網基礎建設、增強儲能能力,並在務實考量技術與現實的基礎上,討論先進能源技術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在棄核35年後,近期宣布重新引進核電。義大利總理梅洛尼表示,此舉是強化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里程碑。能源部長弗拉特透露,義大利核電重啟計畫預計於2027年底前執行,將專注於全新技術,包括核融合研究及新一代小型核分裂電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