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稅談判正在進行中,台灣小客車市場開放面臨重大壓力。根據經濟部稅式支出評估報告,若將現行17.5%的小客車進口關稅降至0%,預計將造成523億至600億元的稅收淨損失,並直接影響8.26萬人的就業機會。
為因應台美關稅談判壓力,產業界人士透露,經濟部已與業界進行溝通,並提出三項可能方案:首選是取消貨物稅,讓進口車與國產車都能受惠,維持公平競爭環境;次選是調降汽車零組件進口關稅,有助於留住外系車廠並降低國產車成本;最後才考慮分年調降小客車進口關稅。業界估計,若進口小客車關稅調降,可能導致至少兩家以上國產車廠放棄在台生產。
雖然民進黨立委和消費者對調降小客車關稅抱有期待,認為進口車價格將因此下降,但經濟部評估指出,消費者不一定會因關稅調降而受惠。以2020年底以來的日圓貶值為例,雖然按匯率換算台幣有降價空間,但日本進口車售價從未因此調降。因此,貿然單方面調降關稅,外系進口車未必會相應降價,消費者未必能獲得實質好處。
隨著台灣加入CPTPP談判以及近期台美對等關稅談判的推進,加上賴總統提出「從零關稅談起」的立場,以及綠委要求取消小客車進口關稅以回應美方,台灣小客車市場開放壓力日益增加。經濟部長郭智輝已表示,分年或分階段調降小客車進口關稅都在考慮範圍內,而經濟部也已正式表態支持取消小客車貨物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