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大阪辦事處前處長蘇啟誠離世近7年後,其職務宿舍產權轉移問題仍未解決,成為外交部收回「借名登記」外館產權的最後一塊拼圖。
據了解,台灣駐日館處與職務宿舍長期以來都以「處長」個人名義持有,近年來外交部已將大部分產權收歸「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館產管理委員會」名下,唯獨大阪辦事處職務宿舍仍未完成移轉。
2018年9月,關西機場因燕子颱風淹水導致旅客受困,當時蘇啟誠處長面對網路輿論批評,不堪壓力在宿舍上吊自盡。事後雖然監察院為蘇啟誠枉死糾正外交部,考試院銓敘部也通過因公撫卹案,但外交部至今未能與蘇啟誠家屬達成實質和解。知情人士透露,蘇啟誠遺孀因對事件仍感不平,拒絕簽署產權讓渡文件。
中央警察大學助理教授王智盛表示,台灣在外交困境下,確實會彈性處理外館產權問題,例如以民間組織名義持有,但以處長個人名義登記的做法較為罕見。他舉例說明,1979年台美斷交時,我方駐美「雙橡園」也曾緊急協調友台協會低價購買,避免被美方沒收。
地政士蔡岳臻指出,若外交部要提起「回復登記」訴訟,不僅程序冗長,還可能導致外交金流曝光,建議應優先與遺孀協商解決。民眾黨立委劉書彬則呼籲外交部加強溝通,並承擔遺產稅、地價稅及可能產生的土地增值稅、贈與稅等費用,既為外產「正名」,也展現台灣維護外交官尊嚴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