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長邱泰源近期雖被傳出可能下台,但實際上他是總統賴清德每周一晚上輪流邀請吃便當的內閣成員之一。作為總統府健康台灣委員會主責人,邱泰源在去年短短3個月內就完成了賴清德競選時承諾的擴大癌症篩檢服務政見,讓府方高層印象深刻。
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透露,健康台灣委員會首次會議於去年8月22日舉行。9月16日晚上的便當會上,邱泰源提供了健康台灣召集人陳志鴻的分析報告,詳細檢視了台灣1980年代至2023年的癌症數據,包括死亡率、發生率、存活率及治療率等。「邱泰源很清楚,那天晚上的便當會討論超久」,張惇涵說道。
分析顯示,在四大癌症(肺癌、肝癌、腸癌、女性乳癌)中,女性乳癌的早期發現率較高,多在一期、二期被診斷出來,因此治療效果較好。相比之下,腸癌在早期的發現率偏低,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二、三期,治癒率因此不高。解決方案明確指向「擴大篩檢」,這正是總統國家希望工程中擴大癌症篩檢服務的競選政見核心。
張惇涵進一步表示,在9月16日邱泰源與陳志鴻提出分析後,10月21日的下一次便當會上,邱泰源報告了癌症增加原因探討及大腸癌篩檢晚期的討論,並立即被列管追蹤。同時,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也提出乳癌用藥與國際指引藥物的健保給付情況分析。
從時間軸來看,9月提出分析、10月提出方法,到11月衛福部就推出「癌症三支箭方案」,將癌篩預算提高至68億元,擴大癌症篩檢年齡範圍,並增加癌症藥物指引。這樣的執行效率令府方高層印象深刻。
張惇涵坦言,由於總統府三大委員會的關係,內政部長劉世芳、環境部長彭啓明與衛福部長邱泰源較為「辛苦」,常被總統追著跑。他還透露,賴清德已給予三位部長下一階段新的任務——「全民共感」。對邱泰源而言,這意味著要思考如何讓全民健康操等活動真正融入人民生活,提升民眾的健康意識,落實健康台灣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