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教授葛明德曾因涉及重大國安爭議而遭停職,近日卻被發現出現在國防科技核心計畫的審查名單中。消息曝光後,國防大學緊急回應,承認審核失誤,並表示已註銷葛明德的審議委員身分及移除相關資料。民進黨台中市議員施志昌對此表示,此事件凸顯國防學術體系保防機制存在嚴重缺失與內部管理鬆散,國防部必須立即清理門戶,修補國安漏洞。
施志昌指出,2023年立法委員曾揭露葛明德涉嫌私設公司、在校內召開股東會,並與中國籍人士共同申請發明專利,還涉及詐領研究經費等違法違規行為。當時國防部長邱國正強烈譴責並中止其主持的「先進系統工程研究計畫」,社會普遍認為葛明德已被排除於國防體系外。
然而不到一年時間,今年四月葛明德再度遭檢調單位搜索,相關國安疑雲尚未釐清,本月卻傳出他被理工學院推薦擔任「先進科技研究技術組審議委員」,且已通過軍備局審查正式入列。一位熟悉國防學術圈的人士表示,國防大學在委員聘任與專案審查流程中,過度依賴單位內部推薦與慣例操作,缺乏跨部門查核與背景審核機制。若非外部輿論介入,葛明德可能已悄然重返國防核心圈,對國安防線構成威脅。
施志昌強調,這起事件是對整體國防體系的嚴重警訊,國防大學應立即檢討內部用人與審查流程,國防部更應全面盤點各級學研機構的保防制度與專家資料庫管理,建立跨部會通報、資格審核、定期汰換及持續監督機制。在當前地緣情勢緊張、兩岸對抗加劇的情況下,國防與科研體系更應提高警覺,杜絕任何可能的滲透與風險。
施志昌最後表示,「國防」體現的是制度的穩固與國家意志的堅定,當體制容許灰色地帶存在,當機密單位對風險人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便是在為國安破口開門。葛明德事件應成為國防體系深度反省與改革的起點,而非又一次倉促收場的危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