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銀行限貸、川普關稅政策接連祭出後,房市降溫,有些屋主、建商出現讓利現象,讓不少購屋族多了議價的空間。
日前就有網友在PTT上表示,2026年開始到2028年,台灣房市將迎來大量讓利交屋潮,將會是買房剛需者殺價、撿便宜的好時機。他指出,這波供給潮主要來自兩大來源。第一類是在2020到2023年間,建商趁著資金寬鬆、土地價格上漲的時期大量購地推案,隨後經過申請建照、施工與銷售等流程後,通常需要4到6年才能完工交屋,因此形成2025~2028年間的交屋高峰。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銀行限貸、川普關稅政策接連祭出後,房市降溫,有些屋主、建商出現讓利現象,讓不少購屋族多了議價的空間。房市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第二類則是2023年新青安政策上路後,帶動的預售屋購屋潮。新青安主要吸引首購族投入市場,這些預售案多數會在簽約後的2到3年內交屋,因此也集中在2026到2028年間完工。
原PO認為,2026至2028年將是兩波供給潮的交集點。一方面是疫情與低利時代,建商大舉推案的成品陸續交屋,另一方面則是新青安政策下購買的預售屋也開始交屋,市場上的供給量將大幅上升。交屋代表買方需要完成貸款撥款,正式進入財務壓力期,對於資金不充裕的購屋者而言,可能出現資金吃緊、急於轉售卻又困難的情況,這將產生下修房價的壓力。
他直言,2026到2028年將是台灣住宅市場供給壓力最大的時間,對真正有自住需求的買方而言,無疑是「大殺特殺房價」的絕佳時機。
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曾表示,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重拳出手後,2024年第四季至今房市走冷,莊孟翰表示,今(2025)年預期將是讓利階段,房價將是「底價再下修5%~10%」,業者開始以退佣、贈送裝潢與家具家電的方式變相降價,且業者也會積極促銷餘屋、出清存貨,以免餘屋過多淪為「負資產」,進而影響財務周轉。
莊孟翰預測,真正的「跌價階段」預期將落在2025年底~2027年,若房市管控政策持續,整體局勢與景氣不明,加上超額供給、交屋爆量,建案保留戶、地主戶、投機、投資客、中古屋競價釋出,房價下跌幅度更趨於明顯,屆時預計房價將下降更多,約是底價再下修10%~20%,若市場持續下行,則逾期放款、爛尾樓、法拍屋增加將成必然趨勢。
消基會董事暨房屋委員會委員張欣民曾表示,今年第一季房價在銀行貸款緊縮之下,仍呈現動盪局面,預估第二季將是房價決戰時刻,比如中古屋主因財務資金需求,可能會讓利最高達10~15%;中小建商則急於脫手,擴大議價空間;預售方面建商大多能撐就撐,價格是否修正還有待觀察。
而金融圈也觀察到此現象,玉山金董事長黃男州則曾指出,自去年第四季成交量下滑,銀行體系很有感,過去房價漲得高,早期投資人獲利大,因此可讓利空間較大,議價空間也會增加,不過首購族比例增加,加上缺工缺料、建築成本的上升,使房價還有所支撐。
延伸閱讀→竹北房市「蛋黃化」壓力爆表!一半價哪裡找?他曝購屋生態大變化「新青安貸40年、寬限期用滿」卻喊後悔?眾見1情況打臉:只能賠錢賣我被詐騙了》假愛情交友詐騙手法與自保指南東海建築連十年躍進美國常春藤畢業生年年錄取哈佛、康乃爾等名校,成為常勝軍
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銀行限貸、川普關稅政策接連祭出後,房市降溫,有些屋主、建商出現讓利現象,讓不少購屋族多了議價的空間。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這篇文章討論了2026-2028年台灣房市可能面臨的供給潮與價格下修走勢。以下是相關的延伸知識:
1. 房市景氣循環與政策影響:台灣房市通常呈現約7-10年的景氣循環。歷史上,台灣政府透過各種政策工具調節房市,包括信用管制、稅制調整等。央行的七波信用管制是針對特定地區與投資型房貸的限制措施,目的是抑制投機行為與過度槓桿。
2. 預售屋交屋潮的形成機制:從推案到交屋的時間週期通常為3-6年。疫情期間(2020-2022)的低利率環境確實促使許多建商大量購地推案,在加上建材成本上漲、缺工問題等因素影響建案進度,導致許多案件的完工時間集中在2025-2028年間。
3. 新青安政策內容與影響:2023年開始實施的新青安優惠房貸政策,針對40歲以下首購族群提供較低利率與較高貸款成數,貸款額度最高1,000萬元,年限最長40年,且可享有前5年只繳息不還本的寬限期。此政策刺激了部分首購族提前進入市場,使預售屋銷售量增加。
4. 供需關係與房價形成:房價變動主要受供需關係影響。當市場供給大幅增加而需求未能同步成長時,會形成買方市場,賣方議價能力下降。尤其當持有成本(如利息支出)增加,部分屋主可能因財務壓力而被迫降價出售。
5. 建商財務結構與定價策略:建商推案時通常會設定利潤空間,在市場好時可享有較高毛利,但市場轉冷時,中小型建商因資金周轉壓力較大,往往比大型建商更早開始讓利求售。讓利方式包括直接降價、提供裝潢補助、家電贈送等變相降價手法。
6. 房貸與銀行授信政策:近期銀行對房貸的審核變嚴格,不僅提高利率,對借款人的收入審核也更為謹慎,這使得部分潛在買家的購買力下降。銀行授信政策的變化常是房市轉折的重要指標。
7. 房市指標與觀察數據:房市健康與否可透過多項指標觀察,包括成交量變化、待售時間長短、銷售率、議價空間大小、法拍屋數量等。目前台灣部分地區的建案去化率下降,中古屋待售時間延長,都反映市場動能減弱。
日前就有網友在PTT上表示,2026年開始到2028年,台灣房市將迎來大量讓利交屋潮,將會是買房剛需者殺價、撿便宜的好時機。他指出,這波供給潮主要來自兩大來源。第一類是在2020到2023年間,建商趁著資金寬鬆、土地價格上漲的時期大量購地推案,隨後經過申請建照、施工與銷售等流程後,通常需要4到6年才能完工交屋,因此形成2025~2028年間的交屋高峰。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銀行限貸、川普關稅政策接連祭出後,房市降溫,有些屋主、建商出現讓利現象,讓不少購屋族多了議價的空間。房市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第二類則是2023年新青安政策上路後,帶動的預售屋購屋潮。新青安主要吸引首購族投入市場,這些預售案多數會在簽約後的2到3年內交屋,因此也集中在2026到2028年間完工。
原PO認為,2026至2028年將是兩波供給潮的交集點。一方面是疫情與低利時代,建商大舉推案的成品陸續交屋,另一方面則是新青安政策下購買的預售屋也開始交屋,市場上的供給量將大幅上升。交屋代表買方需要完成貸款撥款,正式進入財務壓力期,對於資金不充裕的購屋者而言,可能出現資金吃緊、急於轉售卻又困難的情況,這將產生下修房價的壓力。
他直言,2026到2028年將是台灣住宅市場供給壓力最大的時間,對真正有自住需求的買方而言,無疑是「大殺特殺房價」的絕佳時機。
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曾表示,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重拳出手後,2024年第四季至今房市走冷,莊孟翰表示,今(2025)年預期將是讓利階段,房價將是「底價再下修5%~10%」,業者開始以退佣、贈送裝潢與家具家電的方式變相降價,且業者也會積極促銷餘屋、出清存貨,以免餘屋過多淪為「負資產」,進而影響財務周轉。
莊孟翰預測,真正的「跌價階段」預期將落在 2025年底~2027年,若房市管控政策持續,整體局勢與景氣不明,加上超額供給、交屋爆量,建案保留戶、地主戶、投機、投資客、中古屋競價釋出,房價下跌幅度更趨於明顯,屆時預計房價將下降更多,約是底價再下修10%~20%,若市場持續下行,則逾期放款、爛尾樓、法拍屋增加將成必然趨勢。
消基會董事暨房屋委員會委員張欣民曾表示,今年第一季房價在銀行貸款緊縮之下,仍呈現動盪局面,預估第二季將是房價決戰時刻,比如中古屋主因財務資金需求,可能會讓利最高達10~15%;中小建商則急於脫手,擴大議價空間;預售方面建商大多能撐就撐,價格是否修正還有待觀察。
而金融圈也觀察到此現象,玉山金董事長黃男州則曾指出,自去年第四季成交量下滑,銀行體系很有感,過去房價漲得高,早期投資人獲利大,因此可讓利空間較大,議價空間也會增加,不過首購族比例增加,加上缺工缺料、建築成本的上升,使房價還有所支撐。
延伸閱讀→
竹北房市「蛋黃化」壓力爆表!一半價哪裡找?他曝購屋生態大變化
「新青安貸40年、寬限期用滿」卻喊後悔?眾見1情況打臉:只能賠錢賣
我被詐騙了》假愛情交友詐騙手法與自保指南
東海建築連十年躍進美國常春藤 畢業生年年錄取哈佛、康乃爾等名校,成為常勝軍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