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獨立書店「繫。本屋」主辦的屏日曬書祭,以「邊界、界限與無限」為主題,今年特別開發新文化走讀路線,帶領民眾深入了解東港印尼船員的日常生活。
此次文化走讀活動由長期關注移工議題的吳庭寬擔任導讀人,帶領20名參與者從東港港口出發,途經清真寺、印尼商店等漁工生活空間。活動起點選在舊櫻花蝦拍賣場,這裡因靠近船隻停靠處,成為東港漁工舉辦開齋節、宰牲節等重要活動的集會場所,甚至印尼總統大選時,政黨也會在此舉行造勢活動。
據吳庭寬介紹,東港印尼社群人數至少達2000人,港區服務漁工的店家近20家,包括同鄉會、聚會所及由台灣本地人開設的印尼特色商店。走讀過程中,參與者還了解到清真寺的發展歷史、漁工參與在地民俗活動的情況,以及印尼海員同鄉聯誼會推動漁船裝設Wi-Fi的倡議。
活動中特別安排了與印尼漁工「阿公」的交流。「阿公」今年51歲,1999年來台,從漁工做到輪機長。他能說流利台語,讓參與者感到親切。77歲的洪姓屏東居民表示,參加活動是因為好奇,想了解這些常見卻不熟悉的外籍移工文化與宗教。
東港在地人陳郁棻分享,活動改變了她對漁工的刻板印象,「說不定現在是個開端」,未來路過清真寺時也能與漁工友善互動。
活動最後在印尼海員同鄉聯誼會據點結束,參與者一同享用漁工準備的印尼點心與魚湯。會長穆札卡說明了漁工現況,指出台灣遠洋漁船外籍船員以印尼人為主,許多人在長期航行後無法與家人聯繫,導致欠薪無法查證、生病受傷無法求助等問題。目前約有四成漁船配備Wi-Fi,但仍需政府更多關注,確保漁工能夠使用通訊設備,維持基本人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