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近期通知國內汽車製造商,希望今年使用的晶片中至少25%為中國製造,此舉旨在減少對美國汽車晶片的依賴。然而,業內人士表示,截至去年底中國製造的汽車晶片僅占約15%,加上汽車晶片需要多年測試和驗證,使官方設定的目標難以實現。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中國已調降8種積體電路的進口關稅至零。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儘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力推動晶片領域的自立自強,但過去十年中國的晶片進口額持續增長,去年達4120億美元,年增10%。這次關稅豁免決策暴露了中國在晶片領域的薄弱環節。
在上海近期舉辦的電子展上,部分半導體公司打出「提供完整的國產解決方案」和「使用中國芯,愛上中國芯」等口號。一位中國國有汽車製造商的供應鏈主管表示,此次貿易摩擦發出明確信號,促使中國加快替換美國零部件的步伐。
然而,專家指出實現國產化目標面臨諸多挑戰。晶片設計通常需要1.5至2年時間,汽車晶片因安全要求更高,還需額外2至3年進行測試和驗證。此外,全球大型半導體企業能為汽車製造商提供完整產品組合,而汽車製造商往往不願轉向市場經驗不足的本土晶片製造商。
據知情人士透露,一些中國汽車製造商最近已與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和恩智浦(NXP)等西方晶片公司討論在中國本土增加生產的可能性。在當前貿易緊張局勢下,中美雙方都暴露了相互依賴的弱點:中國豁免了90%以上從美國進口晶片的關稅,而美國則將主要在中國生產的iPhone和某些電子產品排除在主要關稅措施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