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在美股強勁表現的帶動下,2日大幅反彈552.61點,漲幅達2.73%,收盤指數來到20787.64點。本週台股週線連續第二週上揚,累計上漲914.91點,週線漲幅達4.6%。
PGIM保德信中小型股基金經理人杜欣霈表示,台股在4月崩跌3000點後,目前正受到多項因素支撐反彈,包括籌碼沉澱、中美關稅戰氣氛略有緩和,以及科技業法說會陸續證實廠商積極囤貨補庫存等。這些因素推動加權指數反彈近3000點,試圖填補關稅股災造成的崩跌缺口。然而,成交量能明顯萎縮,顯示短線反彈雖可能延續,但上檔仍有壓力,建議投資人採取分批買進策略,個股表現預期將優於大盤。
籌碼面分析顯示,外資4月大幅賣超台股6142億元,延續2024年以來減碼台股的趨勢。自營商在快速下跌後也面臨壓力,尚未出現明顯反轉進場跡象。雖然外資已連續兩週回補台股,但買進動能能否持續仍需觀察。另一方面,快速大跌後融資大幅清洗,上市融資餘額已回落至2097億元,接近2023年底水準。
杜欣霈分析指出,儘管投資氣氛尚未完全平穩,但國際雲端巨頭的財報表現有助於提振供應鏈信心。Meta上調2025年資本支出至640至720億美元,微軟2025會計年度第三季營收年增13%至700.7億美元,優於預期的684.2億美元,淨利較去年同期增長18%至258億美元,這些都有助於台股科技股投資信心回籠。
在選股策略上,杜欣霈建議「選股不選市」,跌深題材股可短線操作反彈行情。科技股應聚焦於晶圓龍頭大廠的2奈米供應鏈、邊緣運算、記憶體、光通訊、低軌衛星、機器人及摺疊手機等領域。傳產方面則建議持續持有長線趨勢股,包括受惠於MAGA的航太、重電、工業自動化、生技及金融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