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日前公告新增中藥販售資格規定引發爭議,衛福部長邱泰源3日出席活動後表示,台灣環境適合種植藥物,希望能發展中藥種植廊道,改變長期仰賴進口的現況,並強調這個過程需要相關專業人才的投入。
衛福部近期公告核釋藥事法第103條第2項後段規定,開放具中藥或生藥相關背景且完成1年以上實務歷練者,可依法申請登記經營中藥販賣業務,但須修習35學分的專業課程。此政策引發中醫藥界與藥師團體的激烈爭論,中醫藥界發表聯合聲明支持衛福部政策,而藥師團體則計劃於5月4日上街抗議,甚至不排除未來每週到衛福部門前表達訴求。
邱泰源在慈月基金會第14屆南丁格爾獎頒獎典禮後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衛福部首要任務是思考如何讓人民更健康、國家更發展。他表示,台灣過去中藥與西藥多依賴從國外或中國進口,但台灣其實是種植藥物的優良環境,未來希望能發展中醫藥種植廊道,讓不同縣市可種植不同藥用植物,促使中藥西藥都能在台灣生產,增強國家韌性。
針對各方不同意見,邱泰源強調,衛福部支持各醫事團體的專業發展,將邀請持不同意見的團體共同協商,站在人民健康照顧的角度研議解決方案,他相信一定能解決爭議。
另外,關於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事宜,邱泰源表示目前仍未收到邀請函,但認為台灣若能參與國際醫療舞台,將對全球人類健康有很大幫助。他表示,儘管面臨政治壓力和預算刪減,仍堅持「省吃儉用也要過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