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平論】司法爭議、社會亂象層出不窮 大罷免行動背後民怨正悄然集結

2025-07-09 16:15  作者 / 平秀琳

(圖/AI生成)(圖/AI生成)

近期台灣社會陷入前所未見的焦慮與不安。從工程師製作諷刺梗圖遭法院火速收押、家暴累犯在遭五度聲押未果後殺害妻子、再到性侵案醫師潛逃近九個月持續看診,種種社會事件逐漸累積民眾對司法系統與政府機關的不信任。

最令人震驚的是,衛福部面對性侵案醫師潛逃事件,不僅未及時處理,甚至讓當事人持續於台大醫院看診近九個月。期間所有曾就診民眾的安全與知情權完全未獲保障,相關單位甚至未建立通報機制。當立法委員要求比照性侵慣犯公開資訊時,衛福部長邱泰源僅表示需尊重三審判決,引發輿論譁然。外界質疑,這種推託是否變相為狼師護航。 

而在言論自由領域,也出現令人憂心的執法雙標問題。製作嘲諷圖片的工程師立即遭到拘押,卻有官員遭網友留言威脅「放火燒家」、「一起去死」,司法系統卻遲遲未見動作。部分民眾質疑,執法標準是否僅針對批評政府的聲音特別敏感,反倒對綠營支持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造成「司法已淪為政黨工具」的觀感。

這些社會現象發生的同時,民進黨發起的「大罷免」行動也在全台引爆政治對立。據傳,在大罷免現場,竟有青鳥行動成員辱罵一位老榮民並要求其「滾回中國」,該榮民當場亮出身分證,反問「你是哪個國家的國民」。事件被民眾拍下後廣為流傳,也成為反對者指責「團結是假、鬥爭是真」的有力佐證。

更令人關注的是立法院內部的言論風向。據指出,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竟在專訪中提到,若大罷免成功,應考慮恢復《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內亂罪)追究藍白立委責任。該條文早年曾用來壓制政治思想與言論自由,被視為戒嚴時期的惡法,而民進黨過去正是主張廢除該條的主要推手。如今再度提出此一構想,不啻於向民主倒車。

此外,大罷免行動的重要支持者「八炯」也直言,若罷免未成,總統將無法宣佈戒嚴,國會將否決相關命令。這番話更讓外界產生疑慮:大罷免是否只是為了鞏固執政者對戒嚴權的掌控?民間憂心忡忡,認為這場運動背後蘊藏的並非只是選票與制度的爭奪,而是整個政治制度的倒退風險。 

總覽目前亂象,司法選擇性辦案、行政機關怠惰處理、社會對立擴張、基層民怨升高,形成了令人無法忽視的政社危機。而當執政黨對於批評一概以「藍白抹黑」、「中共同路人」回應,民眾的不信任與挫折感恐將快速累積,最終轉化為對政權不滿的實質選票反擊。

面對人民心中逐漸浮現的那句話:「這個國家到底怎麼了?」政府若無法回應社會的質疑與焦慮,恐怕將迎來一場真正難以收拾的政治轉變。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平論】土城家暴男「無保請回」隔日連殺兩命 社會怒吼:司法在保誰?

新北市土城昨(7日)發生一宗慘痛家暴致命案件。46歲謝姓男子

2025-07-08 13:58

韋安觀點》大罷免筆記(三) ——國民黨會否「團滅」?這不只是幾席之爭

726大罷免逼近,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高調預言,國民黨立

2025-07-08 08:43

韋安觀點》《自由三部曲③:衝破地平線》——當代網路社會中的荒原時刻

《衝破地平線》 【#自由三部曲③】 詞/編曲:韋安 we

2025-07-07 15:59

【平論】賴政府政策焦點遭質疑 社會悲劇頻傳引發輿論反思

近日,台灣社會接連發生令人震驚的悲劇。繼台北市前副市長彭

2025-07-04 13:36

韋安觀點》大罷免筆記(二)——結果落定之後,留下什麼?

等到大罷免結束的一天。有人慶祝、有人失望、有人裝作毫不在

2025-07-03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