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韋安觀點》大罷免筆記(二)——結果落定之後,留下什麼?

2025-07-03 16:20  撰稿 / 韋安

(圖/AI生成)(圖/AI生成)

等到大罷免結束的一天。有人慶祝、有人失望、有人裝作毫不在意。但更值得關注的是——當掌聲與咒罵都退場之後,台灣社會究竟獲得了什麼?

問題的核心不在於哪一席被罷了、哪一方贏了,而是整個政治文化在這場動員過後,是否有任何實質提升?還是社會只不過再一次,把「民主程序」當成「政黨對決的道具」?

這場罷免從一開始就不是理念之爭,而是精心設計的情緒槓桿操作。每一個話題、每一份民調、每一條社群貼文,都早已預設了受眾與攻擊目標。選民不是在進行理性選擇,而是在執行一場計算精準的社會分裂劇本。

當選票變成懲罰工具、當投票箱成為你死我活戰場,社會就不該再自稱「溫和多數」,因為這一切早已不再溫和。

觀察這場罷免,實際上是在觀察一種政治測試:測試政黨誰的群眾更願意出門、測試社群謠言的傳播速度、測試媒體如何迅速消化複雜議題並簡化成一句口號。而普通民眾,只能用沉默承受自身的無力感。

這並非要替任何被罷免者辯護,也不是要批評那些出門、或不出門投票的民眾。真正的問題在於:當政治越來越像表演,台灣社會是否已經忘記什麼叫「治理」?

有觀點認為這是民主制度的勝利,但真正的制度勝利,不在於把誰拉下台,而在於是否讓人民重新信任制度本身。現在的結果反而讓更多人開始懷疑:是否只要有人不滿,就能動用一切手段來毀掉政治對手?

政治可以有衝突,但不能只剩對立。民主可以有競爭,但不能只靠報復維繫。台灣的未來,不該是一場又一場輪流復仇的選舉、罷免接力賽。

在這片政治喧囂中,社會需要的不是更多站隊表態,而是更多冷靜觀察、理性懷疑與深度反省。台灣民主發展到今天,人民可以不向任何勢力投降,但絕不能放棄獨立思考的能力。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平論】大罷免前夕爆政治悲劇 彭振聲妻輕生案撼動民心「選舉還是清算?」

前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今日在台北地方法院出庭,原為備受關注的「

2025-07-02 16:50

【平論】賴清德團結十講惹議 三講爭議連環爆 藍綠互槓火線不斷

總統賴清德推動「團結十講」系列演說至今已進行三場,卻接連掀起

2025-07-01 12:20

韋安觀點》大罷免筆記——寫在政治熱潮與制度疲乏的交界上

半年多來,看著新聞與社群,看見一場罷免行動,從「上層策動

2025-07-01 01:37

【平論】賴清德「團結十講」三場演說惹爭議 歷史錯誤與戰略失當引內外質疑

民進黨「團結十講」系列活動,在7月25日進入最後一場

2025-06-30 11:22

【平論】賴清德「團結十講」惹怒在野黨!「排除雜質」成為焦點引激烈討論

近日,賴清德總統的「團結十講」系列演講引起了廣泛關注

2025-06-26 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