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韋安觀點》大罷免筆記——寫在政治熱潮與制度疲乏的交界上

2025-07-01 01:37  撰稿 / 韋安

(圖/AI生成)(圖/AI生成)

半年多來,看著新聞與社群,看見一場罷免行動,從「上層策動」變成「基層冷感」,話題不斷炒作,卻始終點不起真正的民意火線。

政黨忙著布局、對手忙著防守,輿論場上聲量此起彼落,但社會的主體情緒卻始終停留在一種表面沸騰、內心疲乏的沉默狀態。

不是人民不關心,而是太多的「關心」被轉化為一次又一次無法回頭的表態。在這場投票之前,每一張臉都像是戰場,而投票之後,每一個名字都可能,成為下一個「整肅」的對象。

問題在於:到底是在保護民主,還是只是在消耗它?

罷免本該是一種制度的最後防線,但如今它更像是情緒的第一道出口。只要不滿就發動,只要人多就可以正當,只要操作得當就能把「程序」當作「正義」。

而人民逐漸從公民變成了兵器。選票不是選擇而是武器,政治不是協商而是清算。這不是進步,這是制度被焦慮推著走的現象。

從不否定罷免的合法性,但質疑這場行動的「時間點」、「意圖」、「情緒結構」是否真能代表公共利益。

有多少是為了問責?又有多少是為了替自己陣營鋪路?

當政黨以「人民之名」行動卻沒讓人民真正參與決策,當社群輿論成為唯一標準而不是民意的多元面貌,那就不再是在做民主,而是在做一場政治表演。

這場罷免不是孤例,它只是更大趨勢的一環。一個社會逐漸失去耐心,只剩下快速處理敵人的能力。制度疲乏,人民倦怠,政客依舊忙著表態與造勢。

看起來熱愛參與,其實只是在不斷切換立場。沒有人願意深思,因為深思需要時間、需要對話、需要一種對未來的責任。

但在這場政治的狂歡後,更在意的是投票箱清空之後,留下的是什麼樣的政治文化?

這篇筆記不是為了評論誰該罷免、誰該留下。只是想誠實地說一句話:如果政治只剩下仇恨的輪迴,那麼勝利者也只是下一輪受罰的人。

而人民將永遠被困在制度的框架裡,互相清算、彼此傷害,卻再也找不回真正的信任。

台灣不缺激情,但越來越缺耐心與共識。如果這次罷免不能讓人民學會傾聽,那它將不只是一次選票行動,而是一次政治文化的自我傷害。

這就是留下的記錄,給這場躁動中的島嶼,也給每一位曾經相信民主可以療癒傷口的人。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平論】賴清德團結十講惹議 三講爭議連環爆 藍綠互槓火線不斷

總統賴清德推動「團結十講」系列演說至今已進行三場,卻接連掀起

2025-07-01 12:20

【平論】賴清德「團結十講」三場演說惹爭議 歷史錯誤與戰略失當引內外質疑

民進黨「團結十講」系列活動,在7月25日進入最後一場

2025-06-30 11:22

【平論】賴清德「團結十講」惹怒在野黨!「排除雜質」成為焦點引激烈討論

近日,賴清德總統的「團結十講」系列演講引起了廣泛關注

2025-06-26 15:37

【四端最前線】中東戰火熄火 伊朗核問題仍待解決

2025年6月24日,以色列與伊朗在美國總統川普的斡

2025-06-26 10:50

【四端最前線】川普主導中東停火 全球局勢或將改變

2025年6月24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以色列與

2025-06-26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