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健康大錢線】劉瑞玲教授揭白內障真相:不是老年病!年輕人也需提高警覺

2025-06-19 10:20  撰稿 / 編輯室

(圖/AI生成)(圖/AI生成)

許多人認為白內障是老年人才會出現的眼疾,但新光醫院眼科教授劉瑞玲提醒,白內障其實是人體老化過程的一部分,不僅年長者需注意,現代生活中高度近視者與長時間用眼的年輕人,也可能提早面臨開刀風險。

劉教授指出,白內障的成因除了自然老化,還包括外傷、藥物副作用及遺傳等多重因素,尤其高度近視族群因水晶體退化速度較快,甚至在四、五十歲即需接受手術。「很多人會誤以為白內障要『熟』才能開,其實現在的手術技術已大幅進步,不必再等到病況嚴重。」她強調,現代白內障手術以超音波乳化術為主,部分搭配飛秒雷射,安全性高、恢復快。

白內障的常見徵兆有哪些?
根據劉教授說明,白內障初期常以度數快速增加、對光敏感、視覺模糊、顏色判斷失準等現象表現。若發現短時間內頻繁更換眼鏡、看燈光或顏色感到異常,應及早就醫檢查。

選對人工水晶體,術後視力可「回春」?
節目中主持人錢子分享有朋友在四十幾歲接受白內障手術後,近視與老花一併解決,視力彷彿重回年輕。對此,劉教授說明,現今人工水晶體分為健保型與自費型,自費型又可分為矯正散光與多焦點(或延伸焦段)水晶體。多焦點設計可同時應對遠、中、近距離需求,但不適合有視網膜病變或認知退化的患者;而延伸焦段則在日常生活中提供較穩定的中遠視力,適合長輩使用。

「選擇人工水晶體不是越貴越好,而是要符合個人眼睛條件與生活需求。」劉教授提醒,尤其子女若想替高齡父母選擇較昂貴的人工水晶體,應先充分與醫師討論,以免好意反成負擔。

術後照護不容忽視
手術後最需避免的是眼睛感染與碰撞,劉教授建議,術後一個月內應配戴眼罩與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並避免進入人多或粉塵多的場所,點藥前應洗手消毒。對於植入散光矯正水晶體的病人,更應避免劇烈活動,以免水晶體旋轉導致效果失準。

節目最後,劉教授提醒大眾:白內障可預防也能有效治療,關鍵在於及早發現與妥善選擇。若能配合良好的生活作息、健康飲食與日常防曬措施,即便白內障來得早,也能「看得清,過得好」。

收聽連結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健康快報

24歲以下中鏢機率最高!梅毒疫情失控 7月起免費快篩開跑

隨著性觀念日益開放,性傳染病(STD)對社會健康構成日益嚴峻

2025-07-09 19:41

名醫說醫

才30歲就不舉?3成年輕男性從小黃瓜變蒟蒻!

談到「不舉」,許多人直覺會聯想到年紀大了、身體退化了,彷彿這

2025-07-09 17:53

健康快報

冷氣房也能抗癌控糖?醫師揭「抖一下」喚醒脂肪新招

「冷一點、抖一下」也許能成為控制血糖甚至對抗癌細胞的新突破。

2025-07-08 15:13

健康快報

【健康365】降壓效果好?香蕉 花椰菜 巧克力 茶和蘋果

1.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最新發現 最新研究顯示,日常

2025-07-02 12:42

健康快報

麗寶新藥攜手陽明交大 運用AI技術加速抗癌藥開發 預計年底啟動皮膚T細胞淋巴瘤第三期臨床試驗

為了讓抗癌新藥加速上市,麗寶新藥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於7月1日

2025-07-01 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