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富不過三代」有解方?關鍵在於人心與制度

2025-06-19 10:35  撰稿 / 璽硯

(圖/AI生成)(圖/AI生成)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像一句命運的咒語,也像一則文化寫照。第一代白手起家,第二代小心守成,第三代卻在資源與壓力中敗下陣來。但這真是無法避免的宿命嗎?

若放眼國際,卻能看到許多「富過十代」的家族企業依然興盛。他們也生兒育女、也遇風浪,為何能夠屹立不搖?答案不在運氣,而在價值觀與制度設計。

台灣多數家庭重「賺錢」,西方則強調「守錢」。我們的富一代擅長開源,卻缺乏節流與傳承的制度。西方家族早早建立「家族信託」、「股權設計」與「接班制度」,不靠英雄個人,而靠制度護航。即使後代平庸,也不至讓整個企業陪葬。

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的差異。有些長輩常說:「我這輩子辛苦,就是讓你輕鬆一點。」這句話雖有愛,卻也藏著陷阱。當孩子只接收到「輕鬆」,卻沒歷經奮鬥、責任與失敗,他們承接的不是財富,而是脆弱。

相反,許多國外富裕家族會讓孩子從基層做起,先在外部企業歷練,甚至成年後才能提領家族資金。他們傳的不只是錢,更是一套處世哲學與家族責任。

同樣的道理,早在歷史中已有範例。書聖王羲之的王氏家族,被譽為「中華第一望族」,歷經1700年仍不衰。他們世代奉行「言宜慢,心宜善」的家訓:說話要謹慎、心念要慈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種福報的延續,靠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代代相傳的品格與修養。

從佛法角度來看,真正的福報也不只是靠積錢,而是靠修行與迴向。《地藏經》說:「供養父母,舍一得萬報;供養三寶,舍一得無量報。」我們若能以身口意行善,修身養德,再將功德迴向父母與子孫,就能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自己精進,家人同得利益,這才是福報真正的延續之道。

所以,「富不過三代」並不是宿命,而是提醒我們:僅靠金錢無法傳家,唯有智慧與德行,才能讓福報綿延。建立制度、教育孩子吃苦、用心修行,你也可以是清醒這一代的起點,開啟富而有德的傳承新局。

《真正的富足 內心踏實與正直的力量》片長4分鐘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名家

《西遊記》不是神話故事,是修心指南

有人說,當真正讀懂《西遊記》,也就懂得了人生的苦難與修行

2025-07-11 11:42

名家

風水與心地

風水,古稱「堪輿術」,講求的是氣的流動與聚散。《葬書》有

2025-07-10 14:45

名家

韋安觀點》蔣介石的「軸線」連載七之一|『尋找歷史人物的真實面目』

一、一葉知秋 當滿地都是落葉時,我們往往分不清,是

2025-07-10 13:54

名家

認真,不較真

「認真,不較真」,簡單五個字,卻是人生高段位的一種活法。

2025-07-09 10:32

名家

《法華經·授記品》啟示:授記,是信心的種子

學佛的路上,我們常以為,修行的功德有大小、結果有差別,誰

2025-07-08 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