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兩國雖然達成暫時停火協議,但美國對中國特定產業的圍堵仍未鬆手。美國近期對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等東南亞四國太陽能產品課徵高額反傾銷和反補貼稅,其中柬埔寨稅率高達3521%,目的在於防範中國太陽能業者透過這些國家洗產地,以低價產品傾銷美國市場。
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台灣的機會來了。一旦台美貿易談判結束、關稅確定後,美國訂單可望填滿台灣的所有生產線!」他解釋,過去幾年美國市場主要由東南亞四國供應,但背後實際上多為中國廠商。如今美國課徵重稅後,這些透過洗產地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廠商將失去競爭力。
雖然台灣生產成本比東南亞四國高約20%,但在新關稅政策下,台灣製造的太陽能產品將變得極具競爭力。中美晶總經理陳振乾也認為,若美國成功阻斷中國及東南亞國家的太陽能產品,台灣製造的太陽能板將重新獲得市場價值。
業界人士透露,近期美國客戶探詢台灣產品的頻率明顯增加。洪傳獻預測,東南亞太陽能廠可能面臨一波倒閉潮,而以美國太陽能市場每年50GW的需求規模來看,未來將更加依賴台灣製造,因為東南亞和中國廠商將難以繼續供應美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