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廠2號機於7月17日正式除役停機,象徵台灣正式邁入無核家園時代。針對社會各界對電力供應穩定性的疑慮,台電18日發布最新供電數據,表示當日晚間用電尖峰預估達3210萬瓩,夜間備轉容量率達9.6%,相當於300多萬瓩的備轉量,超過3部核三2號機的發電容量,供電情況穩定充足。
台電進一步說明,核三2號機原本發電量約占全台電力的3%,雖然停機後需要其他電源填補缺口,但相關調度措施已提前規劃完成,包括增加燃氣機組運轉、啟用抽蓄水力、部署儲能系統以及實施需求面管理等多元策略,確保電力系統穩定運作。數據顯示,18日白天尖峰負載於下午1時22分達3191萬瓩,備轉容量率高達33.4%,供電相當充裕。
對於外界擔憂以火力發電取代核能會加劇空氣污染問題,台電回應指出,隨著科技進步,發電與污染防制效率已同步提升,現行燃氣複循環機組的污染排放已明顯降低。實際數據顯示,火力電廠空污排放從2016年的10.7萬公噸大幅降至2024年的3.4萬公噸,減幅近七成;電力碳排放係數則從每度電0.530公斤減為0.474公斤,降幅超過10%。
台電也強調,2016年核能發電占比曾超過10%,但核能發電仍面臨核廢料最終處置等問題。目前以燃氣為主的能源轉型策略,是兼顧空污改善與減碳目標的過渡方案,呼籲社會各界不應將燃氣發電與空氣污染簡化等同,應以理性態度面對能源轉型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