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在就職將滿一年之際,接受「日經亞洲」專訪,呼籲各國建立「非紅供應鏈」以應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並期望日本在變動中的印太地區扮演領導角色。
賴總統在專訪中指出,過去數十年由美國為首的自由經濟體系為台灣及全球帶來繁榮與穩定,但中國卻利用此體系從事抄襲、侵犯智慧財產權,並透過政府補貼助長低價商品傾銷全球。「如果無法解決這種不公平貿易,我們數十年來建立的穩定社會、經濟繁榮及價值觀都可能被摧毀,」賴總統表示,「因此值得觀察美國近期有意解決不公平貿易的行動,並在必要時提供協助。」
針對美中貿易緊張局勢,賴總統提出建立不含中國的「全球半導體非紅供應鏈」,連結民主國家優勢,「這將確保世界進一步繁榮發展,自由貿易能繼續發揮作用,不受傾銷影響。」
賴總統強調,台灣面臨來自中國的直接威脅,「中國併吞台灣的野心從未動搖,如今政治、軍事脅迫及統戰滲透日益嚴重。」他表示已提出17項策略因應中國的5大國安及統戰威脅,包括恢復軍事審判制度,「這表達台灣政府因應中國統戰滲透和顛覆的決心。」
關於區域合作,賴總統期望日本在國際格局變化中發揮領導作用,並呼籲日本與台灣達成雙邊貿易協議,支持台灣加入CPTPP。他也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指出「日本有材料、設備和技術,美國有積體電路設計和行銷,台灣有生產和製造,荷蘭在設備方面很傑出。」
針對美國可能對台灣商品課徵關稅的挑戰,賴總統表示不會對抗華府,而是尋求透過談判降低關稅,包括擴大對美投資、削減貿易壁壘、打擊「洗產地」等措施。「我們的目標是從零關稅提議開始談判,並尋求與美國建立雙邊貿易協定。」
儘管致力加強台灣與民主國家抗衡北京的能力,賴總統仍表示願與中國建立不同的未來:「只要對等、尊嚴、交流和合作,選擇對話而非對抗、選擇交流而不是圍堵的善意就會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