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壽同祈──臺北故宮人氣藏品《清乾隆粉彩蟠桃天球瓶》與天價天球瓶的故事
臺北故宮的「中國歷代陶瓷展」中,有一件讓人一眼難忘的大型瓶器──《清乾隆粉彩蟠桃天球瓶》。粉嫩色彩搭配果實飽滿的蟠桃圖案,讓整件作品散發出夏日氣息。作為故宮清代陶瓷展覽室的要角之一,它既討喜又極具文化意涵。
天球瓶:來自天方的瓷器造型
「天球瓶」的器型起源可追溯至明代永樂、宣德年間。它受西亞文化影響,特徵為直口、豐肩、球腹、短圈足,外觀如自天而降的圓球形,故得其名。
天球瓶在明代曾短暫風行,之後沉寂約兩百年,至清康熙晚期再度復興。雍正、乾隆年間,工藝達至高峰,比例勻稱、氣勢雄渾,是當時御窯中的優秀代表器型。天球瓶雖造型簡單,卻極考工藝,特別是要使細長瓶頸與厚重瓶身結合穩固,不致變形崩塌,技術要求極高。
清乾隆粉彩蟠桃天球瓶。(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DATA)
蟠桃:長壽與吉祥的象徵
蟠桃源自中國古代神話,為西王母瑤池仙桃。傳說其桃樹分三類,熟成需時三千、六千與九千年,食之可延年益壽、成仙得道。民間故事中,如《西遊記》中孫悟空偷吃仙桃、東方朔盜桃成仙等,更讓蟠桃成為長壽與福氣的象徵。
在壽宴或節慶中,桃常與蝙蝠(福)或靈芝(仙)等圖像合用,常見「福壽」、「仙壽」等構圖。也因此,壽桃圖案成為清代皇帝極為偏好的裝飾題材,特別是在祝壽或祈福用途的瓷器中。
故宮藏品:《清乾隆粉彩蟠桃天球瓶》
這件天球瓶為乾隆朝所製,瓶形渾圓,瓶口直頸,肩腹寬大,圈足矮小。外壁以粉彩繪滿蟠桃枝葉與桃實,顏色柔和細膩,構圖呈「攢三聚五」,增加視覺層次與立體感。桃花粉嫩,樹葉為藍綠雙色,枝幹有深淺棕灰交錯的筆觸,整體設色清新、層次分明。
瓶底書有「大清乾隆年製」青花篆書款,底緣未施釉,露出白胎。乾隆時期的蟠桃瓶常見九桃構圖,與雍正朝多見八桃構圖相區別,故有「雍八乾九」之說。
天價拍品:天球瓶在拍賣市場的表現
天球瓶作為清代瓷器中的大器代表,在國際拍賣市場屢創高價。
2019年6月5日,北京保利春拍:一件清雍正青花釉裡紅雲海騰龍天球瓶(高51.5cm),由RMB2,800萬起拍,最終以RMB147,200,000成交(約合當時新台幣6.7億元)。此件為「中國古董教父」Eskenazi舊藏,圖紋為騰龍追珠,造型氣勢恢宏。
清雍正青花釉裡紅雲海騰龍天球瓶成交價:RMB147,200,000。(圖片來源:https://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150085552)
2018年5月30日,香港佳士得春拍:一件清乾隆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紋天球瓶(高54cm),估價港幣7,000萬至9,000萬元,最終以HK$130,600,000成交(約合新台幣5.1億元)。器身繪有道教八仙法寶,寓意福壽康寧,象徵帝王祈求延年與國祚綿長。
2015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秋拍:一件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以HK$63,480,000成交(約新台幣2.5億元)。圖紋為經典蟠桃構圖,展現粉彩技藝的高峰。
這些天球瓶的天價成交顯示其藝術價值與市場熱度,尤其是與皇室祈福、長壽等意象相連,更增添收藏意義。
結語
天球瓶的器型不僅為藝術所愛,更寓意天命與帝王之德。蟠桃象徵長壽吉祥,與乾隆皇帝追求福壽安康的理念不謀而合。《清乾隆粉彩蟠桃天球瓶》正是這種理念與藝術工藝的結晶,值得在故宮一看再看。
想了解更多,請點以下連結,【91-清乾隆粉彩蟠桃天球瓶】。
https://www.provoice.tw/podcast/episode?id=1e0b7987-0dcc-42c3-a3dc-69fd308f191c
吉壽同祈──臺北故宮人氣藏品《清乾隆 粉彩蟠桃天球瓶》與天價天球瓶的故事
臺北故宮的「中國歷代陶瓷展」中,有一件讓人一眼難忘的大型瓶器──《清乾隆 粉彩蟠桃天球瓶》。粉嫩色彩搭配果實飽滿的蟠桃圖案,讓整件作品散發出夏日氣息。作為故宮清代陶瓷展覽室的要角之一,它既討喜又極具文化意涵。
天球瓶:來自天方的瓷器造型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清代瓷器工藝背景知識:
清代官窯系統非常完善,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被稱為「清代瓷器的黃金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由朝廷直接管理,御用監督官負責監製瓷器,確保品質符合皇家標準。這一時期的瓷器不僅工藝精湛,還融合了多種文化元素,包括漢族傳統、滿族審美以及西方技術影響。
粉彩工藝發展:
粉彩是清代雍正時期發展成熟的重要彩瓷品種,被稱為「洋彩」,因為其部分顏料和技法受到西方琺瑯彩的影響。粉彩的特點是色彩柔和淡雅,呈粉質感,多用白色調和各色彩料使其呈現出粉嫩效果。乾隆時期的粉彩工藝達到顛峰,調色更為細膩,畫工更為精細,常與金彩、琺瑯彩等技法結合使用。
西亞文化對中國瓷器的影響:
天球瓶的形制源自西亞金屬器,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明清時期,中國與西亞的貿易頻繁,伊斯蘭世界的金屬器、玻璃器造型對中國瓷器產生深遠影響。除天球瓶外,蒜頭瓶、胡椒罐等器型也展現了這種文化交流。乾隆皇帝特別喜愛融合異域風格,故宮收藏的許多清代瓷器都能看到這種東西方藝術的交融。
清代皇室祝壽文化:
在清代,皇帝壽辰是重大節日,宮廷會舉行盛大慶典,並製作各類壽器作為祝壽禮品。乾隆朝尤為重視這一傳統,不僅為其母太后慶祝壽辰,自己的萬壽節也極為隆重。壽桃、壽山、壽字等吉祥圖案廣泛應用於瓷器、漆器、織繡等藝術品上。乾隆在位期間長達60年,還舉行了罕見的八旬萬壽慶典,留下大量精美的祝壽藝術品。
蟠桃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徵意義:
除了作為長壽象徵,蟠桃在道教中還代表成仙得道、超脫凡俗。傳統文化中常有「王母蟠桃會」的題材,相傳西王母每三千年舉辦一次蟠桃盛會,邀請諸神共享仙桃。蟠桃也常與「三星」(福、祿、壽三星)配合使用,形成更複雜的吉祥寓意。在民間藝術中,蟠桃造型常見於木雕、剪紙、年
「天球瓶」的器型起源可追溯至明代永樂、宣德年間。它受西亞文化影響,特徵為直口、豐肩、球腹、短圈足,外觀如自天而降的圓球形,故得其名。
天球瓶在明代曾短暫風行,之後沉寂約兩百年,至清康熙晚期再度復興。雍正、乾隆年間,工藝達至高峰,比例勻稱、氣勢雄渾,是當時御窯中的優秀代表器型。天球瓶雖造型簡單,卻極考工藝,特別是要使細長瓶頸與厚重瓶身結合穩固,不致變形崩塌,技術要求極高。
清乾隆 粉彩蟠桃天球瓶。(圖片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 OPEN DATA)
蟠桃:長壽與吉祥的象徵
蟠桃源自中國古代神話,為西王母瑤池仙桃。傳說其桃樹分三類,熟成需時三千、六千與九千年,食之可延年益壽、成仙得道。民間故事中,如《西遊記》中孫悟空偷吃仙桃、東方朔盜桃成仙等,更讓蟠桃成為長壽與福氣的象徵。
在壽宴或節慶中,桃常與蝙蝠(福)或靈芝(仙)等圖像合用,常見「福壽」、「仙壽」等構圖。也因此,壽桃圖案成為清代皇帝極為偏好的裝飾題材,特別是在祝壽或祈福用途的瓷器中。
故宮藏品:《清乾隆 粉彩蟠桃天球瓶》
這件天球瓶為乾隆朝所製,瓶形渾圓,瓶口直頸,肩腹寬大,圈足矮小。外壁以粉彩繪滿蟠桃枝葉與桃實,顏色柔和細膩,構圖呈「攢三聚五」,增加視覺層次與立體感。桃花粉嫩,樹葉為藍綠雙色,枝幹有深淺棕灰交錯的筆觸,整體設色清新、層次分明。
瓶底書有「大清乾隆年製」青花篆書款,底緣未施釉,露出白胎。乾隆時期的蟠桃瓶常見九桃構圖,與雍正朝多見八桃構圖相區別,故有「雍八乾九」之說。
天價拍品:天球瓶在拍賣市場的表現
天球瓶作為清代瓷器中的大器代表,在國際拍賣市場屢創高價。
2019年6月5日,北京保利春拍:
一件清雍正 青花釉裡紅雲海騰龍天球瓶(高 51.5cm),由 RMB 2,800萬起拍,最終以 RMB 147,200,000 成交(約合當時新台幣 6.7 億元)。此件為「中國古董教父」Eskenazi 舊藏,圖紋為騰龍追珠,造型氣勢恢宏。
2018年5月30日,香港佳士得春拍:
一件清乾隆 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紋天球瓶(高 54cm),估價港幣 7,000萬至 9,000萬元,最終以 HK$130,600,000 成交(約合新台幣 5.1 億元)。器身繪有道教八仙法寶,寓意福壽康寧,象徵帝王祈求延年與國祚綿長。
2015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秋拍:
一件清乾隆 粉彩九桃天球瓶以 HK$63,480,000 成交(約新台幣 2.5 億元)。圖紋為經典蟠桃構圖,展現粉彩技藝的高峰。
這些天球瓶的天價成交顯示其藝術價值與市場熱度,尤其是與皇室祈福、長壽等意象相連,更增添收藏意義。
結語
天球瓶的器型不僅為藝術所愛,更寓意天命與帝王之德。蟠桃象徵長壽吉祥,與乾隆皇帝追求福壽安康的理念不謀而合。《清乾隆 粉彩蟠桃天球瓶》正是這種理念與藝術工藝的結晶,值得在故宮一看再看。
想了解更多,請點以下連結,【91-清乾隆 粉彩蟠桃天球瓶】。
https://www.provoice.tw/podcast/episode?id=1e0b7987-0dcc-42c3-a3dc-69fd308f191c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