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出口的真心
恩碩與父親從小就很疏離,尤其在母親逝世,他又出國工作後,父子幾乎沒有互動。上次兩人通電話,已經是一年前,父親決定續絃,邀請他回國出席婚禮,而他拒絕了。在他心中,一直只有生母,從沒想過與父親和解,更遑論接受別人成為繼母。所以,恩碩如今看著電子信箱裡,署名父親的來信,他原本不打算讀。但一周、兩周、三周…‥收到越來越多信的他,出於好奇,終於點開信件。
破冰
其中一封信寫著:恩碩,早安!吃過早餐嗎?希望你早餐別只喝咖啡,營養要均衡喔!一個人在異地,照顧好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恩碩看著這些內容,覺得父親平白無事,並不會對人噓寒問暖。突如其來的問候,反而激起他的防衛心,他不禁如此回信:不用你擔心!我喝咖啡容易心悸,早上都喝燕麥奶。啊,我都忘了,你多少年不聞不問,當然不知道這些事!
鍥而不捨的暖意
恩碩鐵了心,一段時間沒打開電子信箱,直到有天快遞送來一箱燕麥奶時,他才趕緊查看電子郵件——父親後來數封回信,非但沒有因為他的話而生氣,還寫著:有個牌子的燕麥奶很好喝,你喝過嗎?我先寄一箱過去,這國內才有的……
恩碩沒想過父親會如此積極,他無奈地開了燕麥奶來喝,並且回了信:不用再寄了,郵資那麼貴,我一個人也喝不完……寫到一半,他若有所思的停筆,掙扎一陣子,最後在信上補了一句:但蠻好喝的,謝謝你。
從此幸福美滿……?
恩碩從此開始與父親通信。起初他難免有怨言,會刻意忽略父親字裡行間的心意;也總覺得有點怪異,訝異父親變得如此溫柔。但久而久之,父親信中充滿耐心的回應,漸漸融化他心中的寒冰。終於,時隔多年,他回家了。
然而,父親卻不似信中熱情,明顯有些難為情,過了數天,兩人互動起來仍然尷尬。恩碩也不懂,這之中出什麼差錯?直到一天早上,比平常早起的他,發現早餐根本不是父親準備。繼母不僅倒了杯燕麥奶,還根據信上聊過的話題,布置其他恩碩愛吃的餐點……
比真相重要的心意
恩碩不知做何反應,他覺得自己應該要生氣;應該要質問繼母,為何代替父親寫信?但他想著信上的一字一句,又回憶起繼母準備早餐時慈祥的神情。想著想著,他就躲回房間,等平常的時間到,才出來吃早餐。繼母一如既往,打算讓父子兩人獨處,但他開口叫住人,提議三人一起用餐。
當晚,他又寫了封電子郵件,寄到屬名父親的信箱:
謝謝妳一直以來的照顧,不好意思,我仍然沒辦法稱呼妳為媽媽。但是,我知道妳的愛是真的,妳愛著我父親,才希望我們父子和好;妳更以長輩的心善待我,期盼我過得好。過去,我確實覺得被父親虧待;在我眼裡,他至今依然是個不討喜的父親。但我會學習妳,不問為什麼,盡可能付出愛。
小語:愛不可愛的人
善待自己欣賞的人、禮遇對自己好的人,相對容易。然而,這世上最難能可貴的,是即便對方不可愛,依然願意溫柔相待。
說不出口的真心
恩碩與父親從小就很疏離,尤其在母親逝世,他又出國工作後,父子幾乎沒有互動。上次兩人通電話,已經是一年前,父親決定續絃,邀請他回國出席婚禮,而他拒絕了。在他心中,一直只有生母,從沒想過與父親和解,更遑論接受別人成為繼母。所以,恩碩如今看著電子信箱裡,署名父親的來信,他原本不打算讀。但一周、兩周、三周…‥收到越來越多信的他,出於好奇,終於點開信件。
破冰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這篇文章探討了父子關係修復和繼母角色的複雜情感,我可以提供一些相關的延伸知識:
**家庭心理學中的疏離與和解**
在心理學上,父子疏離通常源於多種因素,包括溝通缺失、未解決的情感創傷或親子關係模式問題。研究表明,童年時期與父母的依附關係會深刻影響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發展。修復這種關係通常需要時間、耐心和持續的溝通努力。
**繼親家庭動力學**
繼親家庭在心理學上被視為具有獨特挑戰的家庭結構。繼母角色特別複雜,常需平衡多重身份:伴侶、照顧者,但又不取代生母。根據家庭系統理論,繼親需要時間建立自己的位置,且成功的繼親關係往往建立在尊重、理解和逐步建立信任的基礎上,而非試圖強制接受或替代。
**書信溝通的心理效益**
書信(包括電子郵件)作為溝通媒介有其獨特價值。心理學研究顯示,書面交流可以:
1. 提供情感距離,使表達敏感話題更安全
2. 給予接收者思考和處理情感的時間
3. 創造保留和重讀的可能,加深理解
4. 允許更深思熟慮的回應,減少衝突
**原諒與接納的心理過程**
心理學家指出,原諒是個複雜過程,並非單純的情感決定。它包含認知重構(重新理解過去事件)、情感處理和行為改變。值得注意的是,接納他人不完美之處與完全原諒並不相同。有時人們可以選擇與家人建立新關係,即使過去的傷害尚未完全癒合。
**情感代理(Emotional Proxy)現象**
文中繼母代替父親寫信的情況在家庭動力學中並不罕見。這種"情感代理"現象通常出現在一方情感表達能力有限時,由另一方充當情感橋樑。雖然初衷可能良善,但這種安排也涉及複雜的誠信和真實性問題。
**跨世代情感修復**
心理學研究表明,未解決的親子關係問題可能跨代傳遞。當新成員(如繼母)加入家庭,有時能打破負面循環,促成家庭系統的重新調整和修復。這種"三角關係"(triad)可能創造新的溝通和理解機會。
其中一封信寫著:恩碩,早安!吃過早餐嗎?希望你早餐別只喝咖啡,營養要均衡喔!一個人在異地,照顧好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恩碩看著這些內容,覺得父親平白無事,並不會對人噓寒問暖。突如其來的問候,反而激起他的防衛心,他不禁如此回信:不用你擔心!我喝咖啡容易心悸,早上都喝燕麥奶。啊,我都忘了,你多少年不聞不問,當然不知道這些事!
鍥而不捨的暖意
恩碩鐵了心,一段時間沒打開電子信箱,直到有天快遞送來一箱燕麥奶時,他才趕緊查看電子郵件——父親後來數封回信,非但沒有因為他的話而生氣,還寫著:有個牌子的燕麥奶很好喝,你喝過嗎?我先寄一箱過去,這國內才有的……
恩碩沒想過父親會如此積極,他無奈地開了燕麥奶來喝,並且回了信:不用再寄了,郵資那麼貴,我一個人也喝不完……寫到一半,他若有所思的停筆,掙扎一陣子,最後在信上補了一句:但蠻好喝的,謝謝你。
從此幸福美滿……?
恩碩從此開始與父親通信。起初他難免有怨言,會刻意忽略父親字裡行間的心意;也總覺得有點怪異,訝異父親變得如此溫柔。但久而久之,父親信中充滿耐心的回應,漸漸融化他心中的寒冰。終於,時隔多年,他回家了。
然而,父親卻不似信中熱情,明顯有些難為情,過了數天,兩人互動起來仍然尷尬。恩碩也不懂,這之中出什麼差錯?直到一天早上,比平常早起的他,發現早餐根本不是父親準備。繼母不僅倒了杯燕麥奶,還根據信上聊過的話題,布置其他恩碩愛吃的餐點……
比真相重要的心意
恩碩不知做何反應,他覺得自己應該要生氣;應該要質問繼母,為何代替父親寫信?但他想著信上的一字一句,又回憶起繼母準備早餐時慈祥的神情。想著想著,他就躲回房間,等平常的時間到,才出來吃早餐。繼母一如既往,打算讓父子兩人獨處,但他開口叫住人,提議三人一起用餐。
當晚,他又寫了封電子郵件,寄到屬名父親的信箱:
謝謝妳一直以來的照顧,不好意思,我仍然沒辦法稱呼妳為媽媽。但是,我知道妳的愛是真的,妳愛著我父親,才希望我們父子和好;妳更以長輩的心善待我,期盼我過得好。過去,我確實覺得被父親虧待;在我眼裡,他至今依然是個不討喜的父親。但我會學習妳,不問為什麼,盡可能付出愛。
小語:愛不可愛的人
善待自己欣賞的人、禮遇對自己好的人,相對容易。然而,這世上最難能可貴的,是即便對方不可愛,依然願意溫柔相待。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