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為慶祝「518國際博物館日」,將於5月17、18日開放免費入館,並推出多項特別活動。其中5月17日的「你我身邊的可食野草工作坊」特別引人注目,活動將以目前在「聽海湧」特展中展出的《台灣食用野草一覽圖》為基礎,帶領參與者認識可食野草並實地觀察台史博園區內的野生植物。
這幅尺寸為75.5x53x0.1公分的《台灣食用野草一覽圖》,以彩色圖解方式呈現19種食用野草,每種植物都配有編號、日文名稱、產地說明、食用部位與烹調方法,甚至依照食用價值分為「優、良、可」三個等級。此圖由台灣軍經理部委託台北第三高女教師篠原德之助編寫,在二戰物資管制下配給出版。
台史博表示,這份圖鑑不僅記錄了野草的日文拼寫台語名稱及高砂族名稱,更詳細說明了生長環境、可食用部位及烹調方法,反映了日本軍方為台灣可能成為戰場所做的準備,意在教導民眾在戰時如何利用路旁或荒地上的野草作為救荒食物。
工作坊將帶領參與者解讀這份典藏品中隱含的歷史資訊,學習辨識各種可食野草,並在台史博園區實地觀察這些植物,提升大眾對本地植物的認識與辨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