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消耗約50億支寶特瓶,雖然回收率高達95%,但多數僅能降級再利用於紡織或建材等領域,最終仍難逃掩埋命運。為推動資源永續循環,主婦聯盟合作社於5月21日推出台灣首支使用食品級再生塑料(rPET)的瓶裝茶飲,再生塑料含量達30%,成功實現「瓶到瓶」的封閉式資源循環。
主婦聯盟董事長林玉珮指出,台灣在寶特瓶回收技術上並不缺乏,缺少的是明確的政策方向與執行進程。合作社理事主席彭桂枝表示,雖然使用再生塑料比新料成本增加約30%,但透過綠色設計和自有品牌策略,已將額外成本降低三分之二。她強調,如果規模較小的合作社都能做到,大型飲料品牌更應發揮企業影響力推動此項環保措施。
環境部長彭啓明出席活動時表示,政府目前鼓勵使用再生塑料的比例為25%,計劃到2030年提高至30%,對於民間企業提前達標表示肯定。他透露環境部將於6月初預告資源循環推動法,進一步推動台灣的循環經濟生態系統。
衛福部食藥署技正周珮如則說明,台灣已建立食品容器級rPET的明確檢驗標準,確保回收材料來源必須是食品容器具,且參雜率不得超過5%。同時要求業者進行各種安全性測試,確保即使消費者將容器挪作他用,如裝汽油或洗髮精等情況下,仍能維持安全性。
此次主婦聯盟推出的rPET瓶裝茶飲不僅實現減塑環保,也兼顧食品安全,為台灣飲料包裝產業樹立了新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