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長邱泰源在世界衛生大會(WHA)開幕日接受專訪時表示,美國削減援助導致世界衛生組織(WHO)面臨嚴重經費短缺,這對台灣而言可能是一個新的契機。透過向全球各國提供醫衛援助,台灣不僅能為全球健康做出更多貢獻,也能增加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
今年WHA於日內瓦WHO總部召開,台灣已連續第9年未獲邀請。率領政府行動團的邱泰源分享了台灣未來爭取參與的策略。他指出,友邦貝里斯和聖文森的部長在辯論中特別強調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並未提及台灣,因此中國無權限制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我們下一步應該研議如何說服更多國家的決策者,形成共識」,邱泰源說。
面對WHO經費短缺的困境,邱泰源認為「Taiwan Can Help」的理念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台灣可以舉辦更多活動補充全球公衛需求、加強與各國互動,「這樣的協助會讓各國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溫暖,以台灣的經濟實力,這是我們能為世界做出更多貢獻的機會」。
關於即將通過的「大流行公約」,邱泰源表示,台灣在專業上不必擔心,「台灣的防疫水準和知識交流都是國際典範」。他強調,無論台灣是否參與公約制定,都不會影響台灣人民的健康照護,「但我們希望未來在制定相關執行細則時,能有機會將台灣的專業貢獻給全世界」。
對於美國宣布明年退出WHO可能對台灣的影響,邱泰源表示,「美國對正義的堅持不會改變,以我們與美國的關係,美國應該會持續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針對近期有台灣醫師在國際期刊發表不實言論的事件,邱泰源認為這可能造成一時誤解,但「全世界都相信台灣的醫療防疫品質是優秀的」。他補充說,政府已在國際媒體發表超過120篇文章,展現台灣的醫衛實力,強化台灣作為公衛「優等生」的國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