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貿易談判進行之際,中國正加速與其他國家簽署農糧採購合約,以分散貿易風險並減少對美國產品的依賴。根據報導,中國已與阿根廷和巴西等國家達成多項採購協議,涵蓋大豆、玉米及植物油等重要農產品。
目前,美中高階官員正在瑞士日內瓦進行貿易談判。中方代表團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領導,美方則由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率領。雙方首日會談已結束,磋商仍在繼續進行中。
據第一財經報導,中國與阿根廷出口商簽訂了大豆、玉米和植物油的採購意向合約。此外,中國在4月初還與巴西簽署了至少240萬噸大豆的採購協議,約占中國月均進口量的三分之一。4月底,巴西總統府文官廳長柯斯塔(Rui Costa)訪華時也表達了與中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的意願,共同應對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
這些動作顯示,在美中會談前,中國已積極尋找美國產品的替代方案。自今年4月美國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後,中國外貿壓力持續增加。中國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4月以美元計價的中國出口金額年增8.1%,但較3月下跌4.3個百分點,其中對美出口年減幅度達21%。
分析師指出,進口受關稅戰衝擊導致需求下降,加上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進口額成長速度造成影響。此外,中國對外貿易具有「大進大出」特徵,加工貿易占比較高,外部經貿環境變數增強不僅壓低出口成長速度,也對進口產生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