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拍賣官開講囉/仕女俑之美:唐代女性服飾與文化的典範

2024-04-25 15:00  作者 / 陳珮瑜

唐代 灰陶加彩仕女俑 (圖片來源 : 國立故宮博物院 OPEN DATA)唐代 灰陶加彩仕女俑 (圖片來源 : 國立故宮博物院 OPEN DATA)

長期放在臺北故宮二樓,很受遊客好奇與矚目的胖妞--《唐代 灰陶加彩仕女俑》是呈現唐代女性樣貌的一件代表作品,很受遊客歡迎。

女性的社會地位反映了一個朝代的進步程度。唐代的女性儘管仍在封建宗法制的束縛之下,但她們勇於衝出封建禮教的禁錮,通過自身的努力與聰明才智使自己的社會地位和作用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唐代的太宗、高宗對服制、服式做出規定,開創了服飾制度,這種制度的沿革,也給女性服飾制定新的時尚及審美標準。《舊唐書》對唐代女性服飾曾有過這樣的描述:「風俗、奢靡、不依格令、綺羅錦秀、隨所好尚。」唐代女性史上的主要潮流是:由遮蔽而趨暴露,由簡單趨於複雜,由簡樸趨於奢華。

唐代女性的服裝有三種,分為襦裙、男裝、胡服三種。襦裙是在傳統的襦裙的基礎上改造過的,上衣是短襦,下衣是長裙,佩帔帛。而上襦一般領口開得很大,不但將脖頸徹底暴露,而且連胸部也是出於半掩半露的狀態。這充分體現了她們無視禮法,坦然表現出對人體美的大膽追求。

這件「灰陶加彩仕女俑」充分表現了盛唐仕女喜歡留髮髻,穿寬鬆衣服,追求豐滿的風氣;她的目光溫和,雍容嫻雅,蓬鬆的髮頂挽著雙髻,兩側的髮鬢往前梳攏,烘托著滿月般豐潤的面龐。這樣盛唐女子自信的丰采,是其他時期少見的,這種風氣一直持續到晚唐與五代。滿月臉、單眼皮、小眼睛、櫻桃小嘴、高髮髻、寬鬆服飾……這些都曾是時髦的象徵。

不少遊客看到201陳列室這尊「灰陶加彩仕女俑」時,總會問:「她是楊貴妃嗎?」其實這類體態肥滿的仕女俑在8世紀盛唐時期的長安和洛陽是常見的貴族陪葬品,反映了墓主的富足生活和高社經地位,以及該時期貴婦生活的一個呈現。這件陶俑腳下踩的尖頭鞋,在魏晉南北朝就已出現。尖頭的設計不僅是用來展現新潮,更有其實用性。歷史學家研判,由於貴婦身上的長袍過長,為了方便走路所以出現這種設計,行走時鞋尖可擋住垂下的袍沿,避免她們踩到衣襬而絆倒。

這類唐代陶俑類拍品大多是出現在歐美拍場,像是倫敦或紐約就比較常見。

因為外國人是以歷史審美眼光來看這類唐代文物,他們必較沒有去計較這類唐三彩或陶俑是明器,也就是陪葬品。2007/11/6倫敦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一件唐代 陶塑駱駝騎士俑,拍得折合約台幣36萬。

像我們今天談的這件臺北故宮的仕女俑就是後來從館外購入的文物,因為清宮舊藏不會有這種陪葬品,因為皇家也會忌諱這類陪葬文物。

收聽連結請點我

唐代 周昉《簪花仕女圖》(圖片來源 : 百度百科)
 

唐代 陶塑駱駝騎士俑 (圖片來源: https://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85140143)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好好聽Podcast

「新質生產力」:「降本增效」的雙刃劍

收聽連結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或者說「S2賽

2024-05-09 16:43

好好聽Podcast

「S3賽季」:「溫戰」已經開啟

收聽連結 這兩集,我們講「S3賽季」、「溫戰」和「

2024-05-09 16:35

好好聽Podcast

拍賣官開講囉/玉豬的秘密:喪葬文化與財富象徵的背後故事

台北故宮有一對很可愛的小豬: 《西漢晚期至東漢 金片包玉

2024-05-09 12:04

好好聽Podcast

拍賣官開講囉/追溯王羲之風采 台北故宮珍藏稀有古代摹本

《東晉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是台北故宮重量級的國寶

2024-05-08 15:00

好好聽Podcast

拍賣官開講囉/深入古代祭祀禮儀 臺北故宮《乳丁紋羊首罍》揭示商晚期風貌

台北故宮的國寶《商晚期 乳丁紋羊首罍》,這是一件藝術價值

2024-05-07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