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靈巧的外交官-李鴻章

2023-11-24 21:36  作者 / 曹若梅

圖/維基百科圖/維基百科

收聽連結: https://is.gd/4M2ayb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丘逢甲這兩句詩,直指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是賣台罪人。但也有觀點認為李鴻章竭盡所能與日方周旋,無奈形勢比人強,割讓台灣情非得已。李鴻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獲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授予皇家勳章,享有「東方俾斯麥」的美譽;不過,也有人戲稱他是慈禧太后的「背鍋俠」,因為李鴻章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主導內政外交四十年,是權勢最高的漢人,多次為大清收拾戰敗的爛攤子,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背負千古罵名,慈禧太后給他的評語是「匡濟艱難,輯和中外,老成謀國,具有深衷。」

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李家算是當地望族。李鴻章二十四歲中進士,他以「三千里外欲封侯」的詩句,表達建功立業志向,進入翰林院,同時成為曾國藩的隨軍幕僚。

清朝經歷鴉片戰爭的失敗,國窮民困,洪秀全創立「太平天國」,以「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口號揭竿而起,由於朝廷的八旗、綠營毫無戰力,各地便以團練自保,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曾國藩主持的「湘軍」,李鴻章也親率淮軍水師力戰太平軍,曾國藩稱讚這個主力將領是「才可大用」。動亂時間長達14年的太平天國,最後被湘軍剿滅。

朝廷又命李鴻章率軍平定「捻亂」,保住瀕臨崩潰的皇家顏面,被譽為中興名臣。同治九年,曾國藩處理天津教案不力被免職,李鴻章取代,成為直隸總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並致力籌辦洋務。強調「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自強運動」,著重在器物方面的改革,例如京師設立「總理衙門」處理外交事宜,添購洋槍洋炮,建置機器局、造船廠、新式學堂等等,扶植民間軍工業,甄選資質優異的幼童赴美,學習洋人的知識技能,一時之間朝氣蓬勃。

自強新政中的「北洋艦隊」,堪稱是李鴻章的代表作,採購軍艦,訓練官兵,負責山東、黃海一帶的海防,戰鬥水平和設備,讓大家信心滿滿,遺憾的是,北洋艦隊出場的首戰,不幸淪為終戰,這就是1894年的甲午戰爭。大清國海陸軍全敗,賠償鉅款、割讓台灣,北洋艦隊不堪一擊,李鴻章成為眾矢之的,五百多封彈劾奏摺呈上朝廷。歷經咸豐、同治、光緒三朝,三十餘年的洋務運動,經此一敗,從而欲振乏力。

看似中、日兩國的戰爭,其實是以李鴻章的北洋艦隊為主在單打獨鬥,各省的督撫多為隔岸觀火,此外,因為經費挪用修建頤和園,以供太后慶賀壽誕,戰爭爆發前,申請銀兩汰換武器,被朝廷拒絕,甲午當然要敗。戰後為了聯合俄國抗衡日本,李鴻章與俄國簽署《中俄密約》,清朝做出相當大的犧牲,致使各國紛紛要求新的權益,儼然形成瓜分中國的態勢,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使中國暫時免於亡國之禍。

身心俱疲的李鴻章暫時遠離中樞,但是,列強的欺凌步步進逼,導致民間仇洋思緒蔓延,義和團打著「刀槍不入、扶清滅洋」的口號製造事端,釀成八國聯軍的大禍。清朝又一次慘敗,八國聯軍進北京,皇帝和太后倉皇出逃,急召李鴻章來京議和,七十八歲被迫重出江湖,簽署《辛丑條約》,這是有史以來賠款數額最大的不平等條約,李鴻章再度遭到朝野責難,幾個月之後病重,咳血過世,享年七十九歲。

李鴻章一生參與無數場戰爭和談判,他把自己比喻成一間破屋子的裱糊匠,小小風雨可以隨時修葺,狂風驟雨則是難以收拾。「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流露出英雄末路的淒涼。他的一生功過,評價兩極,但是,在滿清末年風雨飄搖,瀕臨亡國之際,李鴻章勉力維持了國家暫不被瓜分的命運,具有歷史的重要影響。或許梁啟超所說:「吾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是比較中肯的評論。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名家

無事常如有事,有事常如無事

「無事常如有事,有事常如無事。」這句出自《菜根譚》的話,

2025-05-09 10:13

名家

聰明理財的二十二項法則:改變習慣,開創財富自由

《習慣致富人生實踐版》由湯姆.柯利(Tom Corley

2025-05-08 10:54

名家

你平時所說的話,正在塑造你的人生

我們這一生最常聽到的聲音,不是來自他人,而是自己說出口的

2025-05-07 10:23

好好聽Podcast

拍賣官開講囉/故宮鎮館之寶曝光!乾隆「九桃天球瓶」身價驚人堪比豪宅

吉壽同祈──臺北故宮人氣藏品《清乾隆 粉彩蟠桃天球瓶》與天價

2025-05-06 16:13

名家

語言的力量:一句話,能成就,也能毀滅

語言,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傷人於無形,也能激勵人心、改變

2025-05-06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