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手拓台灣之壯士-顏思齊、鄭芝龍

2023-11-01 16:28  作者 / 曹若梅

圖/維基百科圖/維基百科

收聽連結: https://is.gd/TcXtlP

來到雲林北港,可以看到「顏思齊開拓台灣登陸紀念碑」,北港舊名魍港,附近的水林鄉是顏思齊發展的據點,被稱是「台灣第一莊」,當時是明熹宗天啟年間,顏思齊帶著十多艘船隻和大批漳州、泉州移民,就在此地上岸,開啟艱辛的拓墾生涯。

史學家連橫在《台灣通史》中讚譽顏思齊和鄭芝龍二人是「手拓台灣之壯士」,顏思齊是福建漳州人,出生在明神宗萬曆年間,此時內政不修,外有匪寇,只好頒布海禁政策,嚴禁大型的雙桅桿漁船出海,防範沿海居民與倭寇海盜勾結,造成討海為生的漁民鹽民收入大減,嚴重影響生計,反而使得走私貿易更為猖獗。

顏思齊身強力壯,為人豪爽講義氣。據說因為受到官府欺凌,盛怒之下打死一名衙役,畏罪潛逃到日本,經過多年拚搏,小有積蓄,也結識不少漢人,再加上濟弱扶貧,仗義疏財的江湖作風,當地的28人便義結金蘭,組成「二八兄弟會」,以顏思齊為首,長崎為基地,冀望能鴻圖大展。

對顏思齊影響最大的是富商李旦,此人在日本頗有根基,還取得幕府大將軍德川家康信任,以日本船商的身份率武裝商船隊合法進行海上貿易,範圍包括台灣,顏思齊尊他為老大。

荷蘭人登陸台灣前想要借助顏思齊的勢力,去攻擊以呂宋島為據點的西班牙人,顏思齊派出同為李旦手下,懂得多國語言的鄭芝龍跟荷蘭合作,開啟了鄭芝龍亦盜亦商的貿易生涯。顏思齊則是最早登陸台灣的拓荒領袖,人稱「開台王」。

顏思齊和李旦在1625年去世,他們的事業都由鄭芝龍繼承。鄭芝龍是福建泉州人,小名一官,他比顏思齊年輕數歲,身材魁梧,儀表堂堂。17歲時前往澳門依附舅父從商,到過馬尼拉,受洗成為天主教徒,還取了洋名叫尼古拉。

鄭芝龍有語言天賦,除了閩南語,還懂得日語、葡萄牙語、荷蘭語、西班牙語,舅父看他辦事俐落,就讓他出海送貨,從此和日本的李旦成為商業夥伴,鄭芝龍為自己累積了財富,並且和日本官方也有往來,在僑界和商界都有些名氣,他和望族之女田川松結婚,這位田川氏就是鄭成功的母親。

鄭芝龍接掌顏思齊的事業不久,閩南發生嚴重旱災,朝廷裡閹黨亂政,任由災情蔓延。鄭芝龍無法坐視鄉親受苦,接濟了泉州饑民數萬人來台墾殖,這時他已經擁有船隻700多艘,卻被明朝政府汙衊為非法海盜,鄭芝龍是有武裝海船的商人,並非盜匪,他救濟貧苦,在沿海威望比官府還高。

明思宗登基後,閩南不幸又逢大旱,鄭芝龍再度招納漳、泉災民數萬人,頒布「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的鼓勵方式,用海船將鄉親送到台灣墾荒定居,堪稱是台灣史上組織最龐大的大規模移民。

鄭芝龍的勢力強勁,朝廷有意招安,鄭芝龍在明思宗時率眾三萬歸順,得到封賞,而他的海上勢力仍然持續發展,荷蘭人不願看到鄭芝龍坐大,就聯合其他的海上勢力攻打鄭芝龍,結果鄭芝龍獲勝,從此他的勢力範圍囊括整個東太平洋和南海,各地船隻都要向他繳交保護費。鄭芝龍不斷招撫漢人移民來台,荷蘭人有計畫的興築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駐防人員不過數千,而來自大陸各省的移民卻多達數萬。

正當鄭芝龍威風八面時,大明王朝卻是氣息奄奄,1644年被滿清取代,延續明朝國祚的南明王朝凶多吉少,鄭芝龍不願拼鬥,清廷又許以閩粵總督的官位,鄭芝龍決定降清,兒子鄭成功苦勸未果,堅持反清復明,並以台灣為抗清基地繼續開發。

鄭芝龍被滿清誘補送往北京後,滿清每以他為人質勸鄭成功降清,皆為所拒,終於在1661年被殺,年57歲,鄭成功則是趕走了荷蘭人,在台灣建立鄭氏王朝,締造出拓墾、建設的新風貌。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名家

【蒲公英希望30】一塊餅,兩樣情

我們家的糕餅鋪,從曾祖父、祖父到父親,一代代傳承下來,在地方

2025-07-04 17:47

名家

【蒲公英希望30】轉個彎,路更寬

當KPI成為日常、加班變成常態,家事壓力與育兒挑戰同步上線,

2025-07-04 17:25

名家

格局有多大,人生就走多遠

人生的高度,從來不是只取決能力的問題,更多時候,是由於「

2025-07-04 09:36

名家

別讓媒體成為傷人的工具

這個時代,資訊快到像洪水一樣,媒體應該是傳遞真相、讓人安

2025-07-03 13:33

名家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從不安中鍛鍊清明心

在《八大人覺經》中,佛陀開示修行人應首先覺悟:「世間無常

2025-07-02 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