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廉能的硬漢-于謙

2023-10-11 16:10  作者 / 曹若梅

圖/維基百科圖/維基百科

收聽連結: https://is.gd/BxLdqc

明朝的特務組織『錦衣衛』,搜捕人犯,抄家滅族,手段狠絕。但是有一回,錦衣衛凶神惡煞般衝進欽犯家裡,竟然忍不住面色悽然,因為這位高官家徒四壁,只安放著皇上賞賜的蟒袍,儉約清廉得讓人敬佩,他就是于謙;于謙含冤被殺時,孫太后不吃不喝為他默哀,《明史》稱他『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于謙少年時期發憤苦讀,志向高遠,最敬佩文天祥的氣節,作為砥礪自己的榜樣。明成祖崩逝後,繼位的明仁宗不到一年又病死,傳位宣宗。仁宗的二弟想要搶奪皇位,于謙是朝庭御史,跟隨明宣宗親征。明宣宗神勇英武,活捉了二叔朱高煦,于謙代表朝廷訓斥朱高煦,義正詞嚴,聲色俱厲,朱高煦被罵得愧疚不已。明宣宗很賞識于謙,派他巡察江西,之後又到河南、山西。每到一處,總是輕裝快馬,探訪民情,了解興辦的事務。並且上書朝廷,請求平反冤獄。于謙協助百姓屯墾田地,修築防洪,扶弱濟貧,各地百姓把他視為父母官,萬民稱頌。

可惜明宣宗也英年早逝,幼年即位的明英宗寵信宦官王振,縱容他公然索賄,禍亂朝綱,文武百官爭相獻媚,只有清廉耿介的于謙連份伴手禮都不帶。當然惹火了王振,于謙遭受誣陷而下獄,結果引發民情激憤,王振只好釋放于謙,讓他到陝西一帶去賑災,之後調回京師,擔任兵部左侍郎。

蒙古族韃靼盤據北方國境,年輕的英宗皇帝急於建功,又受到王振的慫恿,草率決定御駕親征,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英宗自己也成了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

皇帝被劫,朝野震動,百姓惶恐,京師最有戰鬥力的精銳部隊,都在土木堡消耗殆盡,剩下的士卒不到十萬,于謙駁斥了遷都南京的謬論,緊急徵調各地方部隊,以及沿海地區防禦倭冦的軍隊,包括支援後勤的運糧軍,前來護衛京師,在各種緊急佈署下,人心稍安,行政運作正常。于謙升任為兵部尚書,一肩扛起保衛京師的重責大任。

韃靼軍首領也先手握人質,挾持著明英宗大舉入侵,于謙受命為統帥,身先士卒,一時間士氣大振,也先不僅無法攻下北京,而且傷亡慘重,只得落荒而逃,于謙親率兵馬一路追到居庸關。北京保衞戰勝利,于謙卻婉拒各種封賞,專注於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的整頓革新,防止韃靼再度進犯。

也先扣押著英宗皇帝,意圖藉由談判獲利,但是于謙不受要脅,始終拒絕和談,一方面是不中敵人陰謀,同時也強化自身的民心士氣,以待日後一舉殲滅敵人,恭迎聖駕還朝。但是于謙的努力,卻讓代理國政的景泰帝心中忐忑,萬一太上皇回來,他豈不是皇位不保?

也先的態度逐漸軟化,陸續以入貢的方式,把之前擄去的百姓釋回。于謙也表達善意,鄭重酬勞也先的使者,如此一來,許多百姓都回到國境以內,雙邊戰事暫緩,于謙毫不鬆懈的佈署各地軍務,就怕戰火再起。于謙才思敏捷,考慮周嚴,朝中無人能及,景泰帝對他賞賜無數,都封存並未使用。太上皇果然安然返國,于謙也絕口不提自己的功勞。

不料世事多變,景泰帝病重,被幽禁八年的太上皇得到大臣與太監的襄助,自行進入奉天殿復位,史稱『奪門之變』。朝廷竟出現兩位皇帝同時在位,景泰帝病逝,二度登基的明英宗大規模的清理朝堂,眾多京師保衛戰的功臣,竟以謀逆罪下獄,當然包括于謙。

明英宗也承認于謙有功於國家,在危急存亡的關鍵挺身而出,維護江山社稷,但是一干奸佞認為,不殺于謙,則皇帝的登基復辟師出無名。于謙被行刑當天,天色陰沉,千古奇冤萬人哭。為國立了大功的忠臣于謙死於政治不正確,然而他風範長存,遺留下:「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簡單的兩句話,象徵著一個功高廉能硬漢的形象,長留人間。


現正直播

也許您會感興趣


好好聽Podcast

清代實業家楷模-張謇

收聽連結: https://is.gd/Ut7DQz

2023-12-01 10:23

好好聽Podcast

百年福壽堅持MIT 致力推動糧農循環

由王牌營養師劉怡里擔綱主持的Podcast節目《食的健康

2023-11-30 10:00

好好聽Podcast

台灣現代化的推手-沈葆楨與劉銘傳

收聽連結: https://is.gd/5c5Zmh

2023-11-29 10:05

好好聽Podcast

防反惡意:「靈活」與「腚力」

收聽連結:https://is.gd/R0jFqK上集我

2023-11-27 15:06

好好聽Podcast

一生三度垂簾-慈禧太后

收聽連結: https://is.gd/GS2h2C

2023-11-27 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