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西遊記》不是神話故事,是修心指南
2025-07-11 11:42 撰稿 / 璽硯
有人說,當真正讀懂《西遊記》,也就懂得了人生的苦難與修行。小時候看熱鬧,長大後才明白,那些妖怪不在外,而是心中的貪嗔癡。唐僧那條漫長的取經路,其實正是每個人必經的心路歷程。
孫悟空代表「心」,唐僧象徵「身體」,豬八戒是「情慾」,沙和尚是「本性」,白龍馬是「意志」。他們不是五個人,而是構成一個人的五種內在力量。
悟空七十二變,象徵人心的善變;金箍棒對應每日呼吸之數,象徵生命的氣息與力量。他被五行山壓住,代表心被貪、嗔、癡、慢、疑五毒所困。就算能翻天覆地,若心中的五毒不除,無法獲得真正的解脫自在。
悟空每次畫圈,是心設下的界限。唐僧之所以總被擄走,是因身體受慾望驅動,離開了心的守護。豬八戒象徵情慾的牽引,使人偏離方向。一旦偏離本心,災難便悄然而至。
《西遊記》中每個妖怪,其實都是心魔的象徵。白骨精代表情、愛、欲的誘惑;金角銀角象徵金錢的羈絆;蜘蛛精如同情絲纏身;蠍子精是美色勾心;真假美猴王則是我們內心正邪兩念的對抗,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紅孩兒是仇恨之火,火焰山象徵怒氣失控,鹿精代表多心與煩惱,黃風怪是迷亂的社會風氣。每一場災難,都是內心失序的外在映照。
最終佛祖所給的「無字真經」,告訴世人:真正的經典,不在文字,而在歷經一切苦難後仍不改初心。悟空頭上的金箍消失,是因為心已成金剛。唐僧得真經,是因身與心合而為一。八戒雖有情慾,能自持節制,因此被封為使者;沙和尚本性穩重,得成金身;白龍馬堅定承載,象徵意志成就護法。
《西遊記》不是神話故事,而是修行者的指引,暗喻我們必須覺察自心、降伏心魔。所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