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連結: https://is.gd/90v7Us
杭州岳王廟正殿柱子上的對聯,刻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蕩氣迴腸。岳飛之死,堪稱千古奇冤,奸臣懷蛋的塑像,千百年長跪岳飛墓前,受人唾棄憎惡,公理是非,在後來人的心中。
岳飛是農家子弟,不愛說話,讀兵書、練武藝。年紀二十出頭,目睹金人燒殺擄掠,心中憤慨難平,決定投入抗金前線,母親在他背上刺上「盡忠報國」四個大字。
岳飛先投效宗澤,與金人軍隊每戰皆捷,少年英雄展露崢嶸。『靖康之禍』,北宋滅亡,宋高宗躲到南方,棄守中原,岳飛激動的上書朝廷,力主抗金,卻被革除軍籍,皇帝偏安避禍的主張已成定局。
岳飛渡河北上再度從軍,朝廷卻力主求和偷安,岳飛招募的抗金義軍孤軍奮戰,一度收復了舊都汴京,朝廷居然下令棄守;宋高宗苟且偷安,紆尊降貴致書金國,換來金兵窮追不捨。岳飛六戰皆捷,軍紀嚴明,將士『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忍飢耐渴不擾民,岳飛愛民如親的名聲遍傳四方。
岳飛解了韓世忠的黃天蕩之圍,又收復建康,年方二十八的岳飛被百姓尊稱『岳爺爺』,深受民眾愛戴,宋高宗也不得不召見他,誇許一番。
岳飛率眾轉戰江淮,受了傷,還忍痛繼續迎戰。與金兵纏鬥的同時,也平定結夥為盜,四處劫掠的散兵,還給百姓安寧。此時,岳家軍的兵力擴充到兩萬多人,直取襄陽六郡,也就是由金人冊立的傀儡政權『齊』,這場大勝,是南宋第一次收復大範圍失地。
岳飛此時已經做好攻取中原的準備,再次覲見皇帝,請求誓師北伐,但是皇帝反應出奇的冷淡,擔心岳飛救回被擄的欽宗皇帝,自己便會皇位不保。岳飛乃作《良馬對》一文,其中提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強調抗金部隊都是武藝高強,忠貞愛國,能擔當重任的賢才;至於貪功躁進者則是『好逞易窮,駑鈍之材也』。宋高宗似乎有所體悟,將岳家軍擴充到數萬。
金人說:「撼山河易,撼岳家軍難。」岳飛堅決反對議和,誓言:「唾手燕雲,復仇報國。」親率大軍挺進中原,在河南郾城與金兵大戰,岳家軍以致命武器『麻扎刀』專砍馬腿,大敗金人的鎧甲兵『鐵浮屠』,岳飛再設下壕溝、竹尖刀等陷阱,對付金將完顏兀朮的『拐子馬』,以少勝多取得大捷。岳飛此時壯懷激烈,表示即將直搗黃龍,完成復國使命!當時是紹興十年,西元1140年。
宋高宗對岳飛的忠勇善戰很器重,屢次親筆致書,慰勉有加,但是他內心並不願迎徽、欽二帝回朝,想要議和,請金兀朮釋放他的生母韋太后南歸,金兀朮在戰場上屢次被岳飛打敗,要求必殺岳飛才能談和。岳飛精忠報國,不知道他的命運已落在奸臣的手中。
『靖康之禍』,時宋高宗在南方,躲過一劫,但是生母韋太后深陷敵營,慘遭各種屈辱,既然金國提議和談,南宋朝廷便拿出兩面政策,一面擺出中興宋室的態勢,一面又重用秦檜,甚至默許他殺了岳飛,顯示與金人議和的誠意。
前方的捷報,不能激勵臨安朝廷的鬥志,岳飛功高震主,他越是突飛猛進,臨安的主和派就越發不安,岳家軍先鋒挺進朱仙鎮,金兵逃出開封,眼看大功即將告成,卻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金牌,聖旨措辭嚴峻,命大軍即刻班師回返,岳飛本人親至臨安覲見。岳飛感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一代名將,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判斬,幾個月之後,韋太后還朝,南宋對金稱臣的恥辱,永遠紀錄在歷史上。
岳飛死後二十年,宋孝宗時期,沉冤昭雪,岳飛平反,他寫的『滿江紅』激勵著千秋萬世的人心,他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成為至理名言,民間為了緬懷岳飛,許多地方都建了岳王廟,歷代讀書人則留下數以千計的詩文憑弔歌頌,民族英雄的形象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