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雄偉的大理石雕像是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的世紀傑作,雕像是由年輕的藝術家創作於1501 年至1504 年間,原被放置在舊宮阿倫加里奧的領主廣場上,象徵著佛羅倫斯共和國的政治美德。雕塑家洛倫佐·巴托里尼(Lorenzo Bartolini) 早在1842 年就率先提出了移動大衛雕像的計劃,並強調「…這座宏偉的雕像在自然環境中逐漸退化,我們的願望是能夠保護它…」。十九世紀下半葉,即 1866 年,一個由藝術家、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組成的委員會,由 Luigi Menabrea 和 Emilio Santarelli 擔任主席,評估了保護其免受大氣因子影響的緊迫性和迫切需求。
▲工作人員為大衞像進行除塵 / 照片提供Judy.C
1872 年決定搬動這座雕像,並根據佛羅倫斯最權威的建築師之一 Emilio De Fabris 的建議,從頭開始建造一個可以容納它的博物館空間。學院美術館被選為指定地點,由 De Fabris 設計:一座真正紀念偉大藝術作品的殿堂,這座由玻璃拱頂覆蓋的神殿,它必將保證具有自然採光的功能。「玻璃是可以確保最自然的採光。」
這項複雜的任務在我們這個時代看來都超乎了想像,從 1873 年 7 月 30 日到 8 月 8 日,連續了 7 天,由於天氣炎熱,工作主要在凌晨 4 點到 11 點進行。建築師 Emilio De Fabris 和工程師弗朗西斯科·波拉(Francesco Porra) 創造了一輛減震馬車來吸收任何衝擊,這是一座在鐵軌上移動的木鐵城堡,裝有雕像的城堡重達19噸。保存在佛羅倫斯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博物館的預備模型就是證明。
在行動日誌中,最後的註釋寫道:「8 月 8 日星期五。帶回並降低到基地,只要上帝願意,他就會留在那!」。150 年後的今天,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仍然是大衛的故鄉!館長Cecilie Hollberg補充道,「這是一件標誌性的作品,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萬的人們,我們的任務是繼續保護它,並在其周年紀念日之際。
▲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館長Cecilie Hollberg 。(照片提供Judy.C)
為了慶祝這件精彩的雕塑,今年學院美術館為其注入了新的光芒。除了採用最新一代 LED 技術的照明系統外,還採取了安全措施,並對天窗進行徹底清潔:現在,自然光比以前更出色地過濾進來,照亮了大衛像,使我們能夠展現更美好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