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健康大錢線】失智症年齡風險大公開:90歲長者三分之一恐中鏢!醫師揭預防6大招
2025-07-16 16:37 作者 / 編輯室
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約有5%至8%罹患輕度認知障礙;70~79歲約占10%;80~89歲約20%;90歲以上則約33.3%,顯示年齡越高,認知障礙風險越大。
失智症(認知障礙症)為「失智症」的一般用語,其中最常見的為阿茲海默症,占所有案例約六至七成,屬退化性失智症,進程穩慢進展,目前尚無根治藥。第二大族群為血管性失智症,約占20%,多因腦中風、腦部缺氧導致;其他還包括佔約10%的水腦症及腦炎等,以及約3%情緒引發的「假性失智」,需醫師診斷與分類。
失智分期為初期、中期與後期。初期患者雖仍能獨立生活,但常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夜晚當白天使用。中期開始產生方向失能,視覺空間判斷退化,常走迷路。後期才會忘記家人,語言和自理能力大幅下降,最終變得臥床。
此外,血管性失智可能伴隨肢體功能或語言問題;而阿茲海默症進展較緩,但最終也會全面退化。
雖目前尚無辦法讓失智症逆轉,但醫師建議以下六項習慣有助延緩:多動腦、多運動(每週150分鐘、有氧運動)、健康飲食、維持社交活動、充足睡眠與減壓。若為血管性失智,配合三高控制與預防中風能有效阻緩病情。
醫師也提醒家屬,遇失智者出現妄想或行為失控,不應強硬糾正,而應轉移注意、以理解與包容方式照護,避免惡化對抗情緒,防止家庭照護壓力過大。
專家提醒,40歲以上應開始養成上述生活習慣,累積「認知儲備」。即便無法完全預防失智,至少可延遲發病時間,使老年生活更加健康、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