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於10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中國-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外長會議上表示,中國願意率先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SEANWFZ)議定書,此舉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王毅在會議中針對中國與東協合作提出四點建議,包括「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的典範」、「做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典範」、「做開展互利共贏合作的典範」以及「做促進包容互鑑的典範」。他特別強調,在當前世界局勢動盪的背景下,亞洲地區的和平穩定尤為珍貴,各方應共同守護,避免將地緣衝突和集團對抗引入亞洲,並繼續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端。
關於南海問題,王毅表示南海是地區國家的共同家園,而非大國博弈的「角鬥場」。中國願與東協國家在海洋環保、航行安全、海上執法及海洋關鍵基礎設施等領域深化合作,同時全面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
值得注意的是,王毅此次表態願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的時機,恰逢美軍於6月21日轟炸伊朗核設施後不久。當時中國外交部曾強烈譴責美國的行動,指其嚴重違反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
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又稱曼谷條約)於1995年12月由東協成員國簽署,1997年3月生效,旨在維護東南亞地區成為無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地區。該條約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美國、法國、英國、俄羅斯等五個核武國家加入。
對於簽署議定書的具體時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當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正就此與東協國家保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