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對等關稅談判即將進入最後階段,儘管台灣談判團隊努力爭取美國整車關稅能夠分十至十五年逐步調降,但最新消息顯示美方立場強硬,整車關稅極可能「一次到位」從17.5%直接降至2.5%甚至零關稅,分年緩降的可能性極低。
據業內人士透露,由於整車與零組件關稅及汽車貨物稅尚未確定,消費者普遍採取觀望態度而延遲購車,導致自四月以來車市銷量急劇下滑。目前不僅買氣延遲,大量進口車滯留在海關保稅倉庫,國產車即使減產也先存放在保稅倉,以避免提車後面臨稅負調整可能帶來的折價損失。車廠與代理商雖已針對不同關稅情境制定應對策略,但最迫切的訴求是希望稅率盡快公布,讓市場恢復正常運作。
面對這一情況,整車廠商態度呈現兩極化。部分本土汽車集團強烈主張即使無法爭取關稅緩降,也應維持與進口車的稅率差距,否則需同步降低關鍵零組件關稅,以保障本土車廠生存空間。相反,某些日系車廠則持開放態度,因其在美國已建立規模生產基地,預計兩三年後新車款上市時,考慮關稅和運輸成本後,可能從美國進口車輛更具成本優勢,但這將衝擊國內相關零組件供應鏈。
業界分析指出,一旦整車關稅降至10%以下,無論具體數字為何,對國產車廠的影響都將十分顯著。多數車廠希望經濟部能透過特別條例預算支持產業轉型,並建議政府考慮將零組件進口關稅降為零。
關於汽車貨物稅,由於其本質類似「奢侈稅」,且國產車普遍較進口車便宜,若按比例調降,國產車能減少的稅額相對較少。因此,多數國內車廠期望貨物稅能以固定金額而非按比例方式調降,並建議汰舊換新補助政策不應僅限於新車購買者,而應為汰舊換新者提供額外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