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航線運價持續下滑,從上週每40呎貨櫃2000美元左右,昨(9)日已降至1700美元,馬士基航運率先調整,亞洲聯盟船隨即跟進。業內人士指出,1700美元已觸及多數聯盟船的成本底線,可能加速小型非聯盟船公司退出美西航線。同時,美東線運價也從3700-4100美元下調至3400-4000美元。
川普政府推行的對等關稅政策正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目前公布的14國關稅並非最終協商結果,而是美國單方面通知的稅率。業界分析認為,若泰國、柬埔寨36%,印尼、孟加拉32%的關稅真正實施,許多國際企業可能選擇將工廠遷回中國大陸。
越南雖給予美國零關稅優惠,但換來的20%關稅仍超出多數越南企業承受能力。加上中國轉口貨需額外加徵20%關稅,許多越南工廠已暫停出貨,等待對「轉口貨」的明確定義,特別是使用中國原料的產品是否會被視為轉口貨。
台灣出口企業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原先公布的32%對等關稅即使降至傳聞中的20%,加上今年4月以來新台幣升值15.15%,已引發中華徵信所對企業出走的擔憂,機械業更可能面臨倒閉潮。
在美國市場困難重重的情況下,許多企業轉向歐洲市場,導致上半年歐洲市場貨量激增,影響下半年需求。歐洲航線運價雖有上漲條件,但實際執行困難。上週每40呎貨櫃2800-3600美元的運價,本週已降至2800-3200美元。
船公司計劃於本月15日調漲運價,並通過減班穩定市場,但歐洲航線多為超大型貨櫃船,多數船隻仍無法滿載。即使紅海危機升溫,繞行好望角增加的10%運力不會釋放,但根據Alphaliner最新預測,今年供給成長高達10.3%,需求僅增長2.0%,運力過剩問題依然明顯,月中漲價能否持續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