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政務次長馬士元近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7月中旬即將展開的「城鎮韌性演習」有新規定:凡貼有防空避難標示的大樓,管委會一聽到防空警報響起,必須依民防法規定開啟鐵門,提供大樓內部人員及路上民眾進入避難。
馬士元指出,國土署與警政署過去兩年已盤點地下室等防空避難空間並完成標示。他強調,這些空間包括社區大樓、學校及公園的地下停車場等。雖然私人大樓平時屬私人產權不可隨意進入,但防空警報響起時,貼有防空避難標示的場所必須依民防法提供公眾使用。
關於防災準備,馬士元表示目前約有5.2萬人已接受防災士訓練,最終目標是希望全國至少六分之一的人口受訓。他也分享了個人避難包準備經驗,建議民眾依個人需求準備三層級的避難物資:日常出門保護自己的物品、緊急情況可立即攜帶的3天份物資,以及颱風等情況下需要的10至14天基本儲備。
馬士元也提到,行政院提出的4100億元「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中,編列了42.5億元用於協助全國7000多個村里建置防災倉庫、368個鄉鎮市區建置防災協作中心,並改善公有防空避難設施,期望立法院能支持通過。
針對宮廟是否可作為緊急應變中心的問題,馬士元表示國防部已暫時排除此選項,希望宗教場所能保持中立或作為臨時避難場所,避免成為攻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