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修行,不是檢視別人做錯什麼

2025-05-27 12:52  撰稿 / 璽硯

(圖/AI生成)(圖/AI生成)

《六祖壇經》有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看似平常的一句話,卻是一盞照亮修行路的明燈。真正的修行,不是在外境中挑別人的問題,而是回觀自己,覺察個人的煩惱和習氣。

我們所看到他人的過失,往往是自己煩惱的投影。外境只是條件,真正的根源,是未調伏的我執。

善人善事是榜樣,讓我們見賢思齊;惡言惡行是鏡子,提醒我們反躬自省。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說的就是這層功夫。

遺憾的是,許多人學佛,心中老是不斷衡量別人:「這個行為不如法,那個樣子不清淨⋯」,以佛法為標準衡量他人,其實是陷於分別、執著與妄想。

修行,不只是誦經念佛、吃素布施等外在形式。若要真正轉化自心,念佛要落實在「信、願、行」之中。

「信」是深信佛力不可思議、淨土真實存在;「願」是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早證佛果;「行」則是念佛、修善、利他,在日常中隨力所及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才是真正的念佛與實修,也是諸佛菩薩的如來家業。

然而,修行最深的陷阱,常常就是那一念「我在修行」。這個念頭一起,內心就可能悄悄生出比較、批評、我慢。甚至會不自覺地拿出一把道德尺衡量別人,卻忽略自己。這種外表莊嚴、內裡造業的狀態,佛法稱為「顛倒」。

如果我們還在到處看人對錯,心裡仍藏著「別人應該怎樣」的念頭,這樣的心無法清淨,也無法真正入道。惠能大師說「不見世間過」,並非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而是雖見雖聞,卻不掛心頭。能包容不清淨,才是真清淨。否則,我們只是拿別人的過失當作自己情緒的垃圾桶,要如何成就定慧?

修行之路如履薄冰,一念偏差,可能迷失千里。真正的修行,是一場徹底的自我反觀與淨化。佛法是用來修自己,不是拿來要求別人的。只有放下我執,才能真正圓滿心性,走向解脫。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名家

藥師法門:兼顧現世安穩、來世解脫的雙重功德

藥師法門,是釋迦牟尼佛為救度娑婆眾生現世苦難,特別開示的

2025-05-28 11:34

好好聽Podcast

拍賣官開講囉/「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從奏摺看見雍正的真情與效率

從「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到茶漬奏摺──清代皇帝與奏摺的真情

2025-05-27 16:47

名家

真正的起點,不在順風時

動力從哪裡來?通常只有兩個來源:希望,或絕望! 希

2025-05-26 11:38

名家

放下鉤餌,滿載月光而歸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

2025-05-23 12:19

名家

小心「假掛號通知單」詐騙!別讓你的個資被盜用、帳戶被冒貸!

你是否曾在信箱、門口看到過一張「郵局掛號未取」的通知單?

2025-05-22 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