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李筱峰於「全面控制:總體檢蔣介石獨裁統治及其影響」新書發表會中指出,蔣介石作為二二八事件的主要責任者,不僅派兵鎮壓台灣,更在事後提拔參與鎮壓的軍官,包括彭孟緝、柯遠芬等人皆獲得升官獎勵。
李筱峰教授表示,二二八事件前,蔣介石委派陳儀作為「新總督」來台進行統治,但陳儀對台灣民意缺乏了解。當時《民報》曾發表社論,提及台灣民眾對來自中國的不良習氣和貪污問題感到憤怒與失望,甚至對未來喪失希望。
然而,蔣介石對民間輿論漠不關心,來台期間未真正了解台灣民意。蔣在日記中寫道台灣「尚未被共黨份子所滲透,可視為一片乾淨土」,並認為自己的視察對台灣民眾心理會有重大影響。諷刺的是,蔣離台僅四個月後,二二八事件爆發,顯示他對台灣民心的嚴重誤判。
事件發生後,蔣介石將責任歸咎於共產黨滲透,並放縱陳儀離台擔任浙江省主席。同時,蔣以「綏靖」為名派兵來台鎮壓,有計畫地逮捕並處決台灣社會菁英。參與鎮壓的軍官如台灣警備總司令參謀長柯遠芬、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憲兵第四團團長張慕陶等人,事後全部獲得升遷。
新書中還分析了「蔣介石與台灣的國際法律地位」問題。書中指出,蔣介石依聯軍亞洲戰區司令指示,在日本投降但戰爭尚未結束前軍事佔領台灣。然而,由於「舊金山和約」及「日華和約」均未明確規定台澎領土的歸屬或轉讓,且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未參加「舊金山和約」,導致台灣的法律地位至今仍處於未定狀態。
研究分析認為,蔣介石集團對台灣的長期佔領,即使以「事實上之兼併」主張,也違反現代國際法而無效。蔣介石在台灣建立的統治體系,其影響至今仍在台灣社會中存在,持續影響著台灣的主體意識和國際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