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印巴視距外空戰分析:台灣應強化遠程飛彈與預警系統

2025-05-25 13:30  撰稿 / AI

近期印度與巴基斯坦爆發的空中衝突,雙方在各自空域進行視距外空戰,引發國防專家關注。國防院學者高志榮分析指出,從印巴空戰案例檢視台灣防衛能力,雖然台海縱深已具備應對空射視距外飛彈的防禦彈性,但仍應加強情報掌握並考慮籌建更遠程飛彈及E-2D預警機等系統。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印度空軍在5月7日對巴基斯坦和巴控喀什米爾地區發動「辛多爾行動」,損失至少兩架戰機,包括一架陣風和一架幻象2000戰鬥機。此次行動是印度為報復上月在印控喀什米爾發生的武裝攻擊而展開的。雙方在不離開各自空域的情況下,於距離最遠160公里處互射飛彈,巴基斯坦部署約40架戰機及1架預警機採守勢,而印度則出動約72架戰機執行攻擊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飆風戰機被擊落地點距巴基斯坦邊境約80公里,可能是被巴基斯坦從中國引進的J-10CE戰機發射的PL-15E飛彈(射程145公里)所擊中。這引發了幾個關鍵問題:巴基斯坦如何在遠距離使用PL-15E攻擊飆風戰機?是否利用預警機進行目標指引?或是地面部署的防空飛彈所為?

高志榮指出,視距外空戰的關鍵在於更大的射程和推進能量,使「不可逃脫區」擴大。新一代中程空對空飛彈如流星飛彈可將不可逃脫區提升至80公里(傳統中程飛彈約30公里)。此外,戰術資料鏈系統的應用也至關重要,它能在500公里範圍內連接多架飛機,實現「無聲攻擊」—即一架戰機可接收另一架戰機的追蹤數據,在不使用自身雷達的情況下發射飛彈。

針對台灣防衛,高志榮認為台海縱深已為空射視距外飛彈防禦提供彈性,但仍需加強對地對空飛彈的情報掌握,並更新戰機任務規劃系統及電戰版本。他特別指出,F-16戰機配備的AIM-120C8飛彈射程160公里,相較中國PL-15飛彈的200公里略短,因此籌建更遠程飛彈及具備CEC飛彈導引能力的E-2D預警機,將是台灣未來建軍備戰的重要方向。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東彰北路通車後超速問題浮現 議員籲改善標誌與速限設計

彰化縣東彰北路自今年1月24日通車以來,因道路筆直平順導

2025-05-25 16:40

中職賽事分析:統一獅面對中信兄弟的心理挑戰與策略調整

統一獅隊長陳傑憲近日分享了球隊對戰中信兄弟時所面臨的特殊

2025-05-25 16:35

林凱威手肘發炎復原進度緩慢 葉君璋:下半季回歸為目標

味全龍投手林凱威因右手肘發炎問題已於4月底下放二軍,目前

2025-05-25 16:20

孫易磊日職延長賽展現強心臟 首次三振到手且連續無失分表現亮眼

台灣投手孫易磊在樂天金鷲隊與日本火腿隊25日的延長賽中,

2025-05-25 16:15

CNBLUE高雄演唱會秀中文 慶祝15週年與粉絲相約再續15年

韓國樂團CNBLUE昨日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舉辦「2025

2025-05-25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