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於520就職滿一周年之際,在總統府敞廳發表以「迎風轉型,穩健前行」為題的談話。他首先對前一日在新北三峽北大國小校區外發生的重大交通事故表達哀悼,並承諾政府將積極協助家屬及釐清事故原因。
針對全球關注的三大挑戰—氣候變遷、健康促進及社會韌性,賴清德表示已在總統府成立三個委員會,並取得階段性成果。在淨零轉型方面,政府預計到2030年投入突破1兆元預算,並帶動民間綠色投資至少達5兆元,以邁向2035年減碳38%±2%的目標。台灣PM2.5年平均濃度已從2015年的21.82下降至現在的12.8,今年也正式實施碳費制度。
在健康促進方面,政府正興建國家級防疫中心,成立「癌症新藥基金」,啟動五年489億的「健康台灣深耕計畫」,並增加健保總額712億元。在社會韌性方面,政府整合各部會力量提出十七項因應策略,抵抗分化威脅,保護民主自由生活方式。
針對美國新關稅政策,賴清德提出五大因應策略並啟動產業傾聽之旅。行政院也提出「強化安全韌性特別條例」,編列4100億元特別預算,其中1500億元用於提升國家韌性。他強調能源安全即國家安全,確保供電穩定同時開發多元綠能是政府重點工作。
關於台美關稅談判,賴清德表示談判順利進行中,政府將秉持確保國家利益、維護產業發展、不犧牲任何行業三大原則,爭取最佳結果。他指出台灣與全球民主夥伴共享價值並遵循自由市場原則,這是台灣最大的本錢。
賴清德闡述台灣未來經濟路線:一、以市場為導向,推動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的經濟路線;二、擴大與更多民主自由國家的市場連結;三、調整經濟體質,兼顧出口導向與內需擴大、科技研發與傳統產業升級、軟體發展與生產製造。他宣布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及提升國發基金功能,協助產業轉型升級。
在政治方面,賴清德強調民主是台灣的價值與國力展現。他表示願意張開雙手促成朝野對話,將指示國安團隊規劃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期望朝野政黨領袖以國家利益為優先,共商國是。
最後,賴清德表示台灣已成為世界舞台上舉足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