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1978年開始使用核能發電,歷經近17000個日子後,於5月17日正式邁入非核家園時代。當天晚間,多個環保團體齊聚台電大樓前舉辦「迎接非核家園」晚會,並在建築物外牆投影「NO NUKES TAIWAN」標語,象徵台灣能源政策的重大轉折。
核三廠2號機於17日晚間10時解聯,18日凌晨零時前正式停機,標誌著台灣非核家園政策的最後一哩路。台灣環境保護聯盟選擇在台電大樓前舉辦慶祝活動別具意義,因為這裡是1988年台北首次反核遊行的重要地點。
晚會吸引了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再生能源聯盟等多個本地環保團體,以及來自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度、印尼及泰國的民間反核組織代表參與。曾因核四議題絕食的林義雄所創立的人民作主志工團也出席活動。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謝志誠表示,與數十年前在同一地點舉辦活動相比,「心情完全不同」。他感謝台灣平安度過有核電的16965天,也感謝台電核電廠工作人員的付出,慶幸台灣未曾發生重大核能災變。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雖然肯定這是值得慶祝的日子,但也表達了對未來的擔憂,因為仍有擁核勢力希望透過公投恢復核三廠運轉。她希望若8月真的舉行公投,能成為台灣反核運動的最後一戰。
來自日本的非核亞洲論壇代表Toach讚揚台灣停止核電是民主的成果,期望台灣能繼續作為亞洲民主先進國家,引領亞洲邁向非核未來。
台灣反核運動先驅、環保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也特別出席活動,回顧反核運動歷程並表達對核三重啟公投的憂慮,強調核電重啟「是非常不應該的事情」。
晚會中,歌手巴奈帶領群眾高唱「非核家園」,表達「給孩子們非核家園」的願望。活動最後,環保團體將「非核家園NO NUKES TAIWAN、NO NUKES ASIA」的字樣投影在台電大樓外牆上,象徵台灣正式邁入無核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