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這幾年房市就具一定能量,2023年八月新青安政策上路更帶動房市熱絡,也使得房價衝高,不過房價所得比、房貸負擔率都過高,也讓學者擔心。央行理事、台灣經濟研究院張建一院長8日受訪表示,房地產可以讓周邊相關產業可以發展,不過央行希望房市更健康、也不樂見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太高,央行不是要打垮房市,而是要穩定金融;他提醒,這幾年房價已經太高,「要當心剛性需求遭扭轉」,年輕人不想買房了,再加上少子化危機,對整個房地產與經濟其實都是傷害、也是大衝擊。
近年房價高漲,新青安又帶動一波買氣,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衝高,投機炒作現象也多;央行去年9月決定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成效逐漸顯現!張建一說,包括房市投機需求減少,交易量縮,價格漲勢收斂,民眾看漲房價預期心理趨緩。央行統計,今(2025)年1月底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由高點的去年6月底37.61%降至37.12%,再降到今年2月底的37.1%,3月底降到約36.9%。
張建一表示,房價已太高,要當心剛性需求遭扭轉,年輕人不想買房了,再加上少子化危機,對整個房地產是大衝擊。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張建一指出,房地產業可以帶動周邊像是水泥、鋼筋、裝潢、水電...等產業,促進經濟與產業發展,這是好事,不過央行不希望看到房市過熱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太高。不過他表示,這一波房市過熱,央行看到許多亂象,像是有些購屋者沒有考量自身負擔,向銀行借款買房、想等幾年後,寬限期過後待房價漲了,再賣掉房子,利用銀行信用資源操作房地產,這不是好現象。
張建一說,如果你是完全用自己的錢去買房,那沒問題,央行不會管,但不少民眾是利用向銀行借房貸、且不是自住用,而是投資炒作,這就很不好,央行必須穩定金融市場、控管銀行的風險,但非「打房」;另外,央行希望銀行的信用資源更能運用在實質產業,讓國家的整體產業發展得更好。
此外,台灣的少子化現象相當嚴重,新生兒出生數大減,國發會推估,若此現象持續,預計2070年國內總人口僅剩不到1,500萬人。張建一表示,這是很讓人堪憂的事,且我國最新房貸負擔率達超過45%,整體平均房價所得比達10倍多,普遍民眾所得不高,但房價太高了,如此的地產經濟不均衡也不健康。
房市太瘋狂、過熱,房價一直拉高,並非好事,張建一認為,要當心到一個時間點「剛性需求遭扭轉」,年輕人不想買房了,也不想結婚生子,少子化現象更加惡化,年輕人只會租屋,想把錢投資在自己身上;他提醒年輕人要買房一定要量力而為,不要盲目進場,負擔力不夠又背著3、40年房貸,真的很可憐;現在國內房價到今年第一季已有下修跡象,央行預期今年第三季會下修得更明顯,盼房市朝向軟著陸並有效降溫,往健康穩健來發展。
延伸閱讀→房仲就愛抬價多賺錢?專家拆解佣金真相:比買方更怕賣太貴10年買4房只愛老公寓 內行人曝購屋心法台中預售VS中古價差揭密!這二區中古屋平均單價僅預售屋一半!西屯區中古屋單價比預售屋便宜逾36萬元!榜上第一!我被詐騙了》房產詐騙警示:小心「地面師」奪你畢生家產
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這幾年房市就具一定能量,2023年八月新青安政策上路更帶動房市熱絡,也使得房價衝高,不過房價所得比、房貸負擔率都過高,也讓學者擔心。央行理事、台灣經濟研究院張建一院長8日受訪表示,房地產可以讓周邊相關產業可以發展,不過央行希望房市更健康、也不樂見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太高,央行不是要打垮房市,而是要穩定金融;他提醒,這幾年房價已經太高,「要當心剛性需求遭扭轉」,年輕人不想買房了,再加上少子化危機,對整個房地產與經濟其實都是傷害、也是大衝擊。

文章討論了台灣房市過熱的問題,特別是在新青安政策後房價上漲的現象,以及央行對此的關注。以下是相關延伸知識:
**房價所得比與房貸負擔率**:
房價所得比是衡量房價合理性的重要指標,指購買房屋的總價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根據國際標準,房價所得比在4-6倍內被視為合理,而台灣目前已超過10倍,顯示房價顯著高於一般民眾所能負擔的水平。房貸負擔率則是指家庭每月房貸支出占月收入的比例,台灣目前高達45%,遠超過國際建議的30-35%安全值。
**新青安政策**:
新青安政策(新的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於2023年8月上路,主要是為了協助年輕人購屋,提供優惠利率與較寬鬆的貸款條件。然而,正如文章所述,這也可能無意中刺激了房市需求,導致房價上漲,使政策效果相對減弱。
**央行信用管制措施**:
央行的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主要目的是抑制投機性買房及過度借貸,包括對非自住房貸的限制、增加投資用房產的頭期款比例等。這些措施開始發揮作用,使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從2023年6月的37.61%降至2024年3月的36.9%。
**少子化對房市的影響**:
台灣面臨嚴重的少子化問題,國發會預估到2070年人口可能降至1500萬以下。少子化直接影響未來房屋需求,可能導致長期房價下跌和閒置房屋增加。此外,高房價也可能進一步抑制年輕人結婚生育的意願,形成惡性循環。
**剛性需求扭轉現象**:
文章中提到的"剛性需求遭扭轉"指的是原本被視為必需品的自有住宅,可能因為過高的價格使年輕一代改變觀念,轉向長期租屋或其他生活方式,不再視買房為人生必須目標。這種觀念轉變在全球許多高房價城市已經出現。
**房地產與相關產業的關聯**:
房地產業確實如文中所說能帶動多個相關產業,包括建材、裝修、家具、金融服務等。研究估計,房地產業的經濟乘數效應約為2.5-3倍,即每投入1元在房地產上,可帶動2.5-3元的總體經濟活動。
近年房價高漲,新青安又帶動一波買氣,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衝高,投機炒作現象也多;央行去年9月決定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成效逐漸顯現!張建一說,包括房市投機需求減少,交易量縮,價格漲勢收斂,民眾看漲房價預期心理趨緩。央行統計,今(2025)年1月底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由高點的去年6月底37.61%降至37.12%,再降到今年2月底的37.1%,3月底降到約36.9%。
張建一表示,房價已太高,要當心剛性需求遭扭轉,年輕人不想買房了,再加上少子化危機,對整個房地產是大衝擊。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張建一指出,房地產業可以帶動周邊像是水泥、鋼筋、裝潢、水電...等產業,促進經濟與產業發展,這是好事,不過央行不希望看到房市過熱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太高。不過他表示,這一波房市過熱,央行看到許多亂象,像是有些購屋者沒有考量自身負擔,向銀行借款買房、想等幾年後,寬限期過後待房價漲了,再賣掉房子,利用銀行信用資源操作房地產,這不是好現象。
張建一說,如果你是完全用自己的錢去買房,那沒問題,央行不會管,但不少民眾是利用向銀行借房貸、且不是自住用,而是投資炒作,這就很不好,央行必須穩定金融市場、控管銀行的風險,但非「打房」;另外,央行希望銀行的信用資源更能運用在實質產業,讓國家的整體產業發展得更好。
此外,台灣的少子化現象相當嚴重,新生兒出生數大減,國發會推估,若此現象持續,預計2070年國內總人口僅剩不到1,500萬人。張建一表示,這是很讓人堪憂的事,且我國最新房貸負擔率達超過45%,整體平均房價所得比達10倍多,普遍民眾所得不高,但房價太高了,如此的地產經濟不均衡也不健康。
房市太瘋狂、過熱,房價一直拉高,並非好事,張建一認為,要當心到一個時間點「剛性需求遭扭轉」,年輕人不想買房了,也不想結婚生子,少子化現象更加惡化,年輕人只會租屋,想把錢投資在自己身上;他提醒年輕人要買房一定要量力而為,不要盲目進場,負擔力不夠又背著3、40年房貸,真的很可憐;現在國內房價到今年第一季已有下修跡象,央行預期今年第三季會下修得更明顯,盼房市朝向軟著陸並有效降溫,往健康穩健來發展。
延伸閱讀→
房仲就愛抬價多賺錢?專家拆解佣金真相:比買方更怕賣太貴
10年買4房只愛老公寓 內行人曝購屋心法
台中預售VS中古價差揭密!這二區中古屋平均單價僅預售屋一半! 西屯區中古屋單價比預售屋便宜逾36萬元!榜上第一!
我被詐騙了》房產詐騙警示:小心「地面師」奪你畢生家產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