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的姿勢若不正確,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許多人因公共廁所衛生考量而採取半蹲姿勢,或因排尿不順暢而用力壓肚子,這些行為長期下來可能導致排尿不完全、頻尿,甚至引發下背痛或下腹疼痛。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張雲筑指出,理想的排尿姿勢應讓尿道充分張開,膀胱有效收縮排空。然而,半蹲姿勢會使骨盆底肌緊繃收縮,導致尿道無法完全張開,甚至提早關閉,長期下來會降低膀胱排空效率。
另外,有些人因急著排尿或覺得排尿速度太慢,會用力擠壓肚子。張醫師解釋,這種做法並不會加強排空效果,反而會導致骨盆底肌緊繃,使尿道提早關閉,造成排尿不完全的問題。
至於洗澡時站著順便排尿以節省水資源的做法,張醫師表示,若本來就有尿意則無妨,但若為了省水而在無尿意情況下強行排尿,會下意識地用力擠壓膀胱誘發排尿反射,長期下來會使骨盆底肌緊繃,不僅排尿效率下降,還可能引發頻尿、下背痛或下腹疼痛等問題。
書田物理治療科主任蔡佩玲建議三個動作來放鬆緊繃的骨盆底肌:
一、平躺蝴蝶式:睡前平躺,屈膝腳掌相對,雙腳向兩側打開靠在枕頭上,雙手放在膝蓋上輕輕下壓。深吸氣五秒使腹部鼓起,骨盆底往下推,然後緩慢吐氣五秒。每晚重複五次,有助伸展骨盆底肌。
二、滾筒按摩式:使用運動滾筒按摩髂腰肌及相關筋膜。先用手肘支撐趴在瑜伽墊上,將滾筒壓在大腿下,身體前後滾動五次。接著單腿屈膝向外張開,將滾筒放在靠近鼠蹊部的大腿內側,左右滾動五次。每天兩側各做一次。
三、金雞獨立式:扶著穩定的柱子或牆面站直,一腳站穩,另一腳向後鉤起,同側手拉起腳背使腳跟盡量接近臀部,感受大腿前側至鼠蹊部的拉伸感。維持20秒後換邊,每側重複三次,建議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