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籍台北市立委羅智強今(4)日在臉書宣布,捐出共計1050萬元,全力支援同黨16位新科立委面對罷免挑戰。他表示,這筆捐款不僅是對同袍的實質支持,更是一場對抗執政黨濫用國家機器的「民主保衛戰」。
羅智強指出,他的新書《護民主,反惡罷》至今已賣出近1.6萬本,總書款收入約800萬元。他決定將全數收入用於成立「反惡罷台灣戰車隊」,以每位被罷立委50萬元的標準,投入其選區進行宣傳、協助反罷行動。
此外,羅智強補充,這筆800萬元之外,他還動用自有積蓄250萬元,捐給早前在台北、高雄等地遭司法追訴的年輕罷綠人士。總計1050萬元,將「傾盡所有」用於捍衛在野勢力、守護台灣民主。
羅智強也分享了這一捐款決定背後的個人情感。他談到父親羅阿玉過去雖為基層工人、生活清苦,但仍時常在街頭伸出援手。他感性地說:「我願用這1050萬,獻給我父親,也獻給每一個為台灣民主奮戰的你。願好人平安,民主永恆。」
他批評,民進黨正透過剝奪在野立委設立政治獻金帳戶的管道,製造資源不對等的「陽謀」,企圖以行政與財力優勢壓制異己。他強調:「這筆捐款雖不多,卻是人民涓滴心意的匯聚,是一場向獨裁者宣戰的起點。」
羅智強強調,「一席都不能少」,並點名16位面臨罷免的新科立委,將與他共同站穩陣線、守住國會制衡機制:
立委名單如下:台東:黃建賓基隆:林沛祥台北:徐巧芯新北:葉元之、張智倫、廖先翔桃園:牛煦庭、涂權吉、邱若華新竹:徐欣瑩苗栗:邱鎮軍台中:黃健豪、廖偉翔、羅廷瑋南投:游顥雲林:丁學忠
羅智強最後強調:「我不會讓他們孤軍作戰,這場戰役,是為民主,也是為信念。」
國民黨籍台北市立委羅智強今(4)日在臉書宣布,捐出共計1050萬元,全力支援同黨16位新科立委面對罷免挑戰。他表示,這筆捐款不僅是對同袍的實質支持,更是一場對抗執政黨濫用國家機器的「民主保衛戰」。
羅智強指出,他的新書《護民主,反惡罷》至今已賣出近1.6萬本,總書款收入約800萬元。他決定將全數收入用於成立「反惡罷台灣戰車隊」,以每位被罷立委50萬元的標準,投入其選區進行宣傳、協助反罷行動。
此外,羅智強補充,這筆800萬元之外,他還動用自有積蓄250萬元,捐給早前在台北、高雄等地遭司法追訴的年輕罷綠人士。總計1050萬元,將「傾盡所有」用於捍衛在野勢力、守護台灣民主。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關於羅智強捐款支援面臨罷免的立委事件,以下是一些相關延伸知識:
立法委員罷免制度是台灣選舉法中的一項重要機制,依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罷免立委需經過「提議」、「連署」、「投票」三個階段。提議人數須達選區選舉人總數1%,連署人數須達選區選舉人總數10%,罷免案投票結果需有25%以上選舉人投票,且同意票多於反對票才能通過。2016年修法後已取消投票率門檻的限制,使罷免較以往容易成功。
政治獻金是政治活動的重要資源,台灣《政治獻金法》規定,政治人物須設立專戶接受捐款,且有上限與來源限制。被提出罷免的政治人物在法規上確實面臨無法設立專用帳戶募集政治獻金的限制,這在實務上造成資源不對等的爭議。
近年台灣的罷免風潮始於2020年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成功,此後罷免案件明顯增加。這種現象被稱為「割喉戰」或「報復性罷免」,已成為台灣政治中的新型態競爭手段。學界對此有不同評價,有人認為這是直接民主的體現,也有人擔憂這可能導致政治對立加劇。
出版書籍籌集政治資金在台灣並非新事,多位政治人物曾透過出版書籍來獲取競選或其他政治活動的資金。依法出版收入不受政治獻金法規範,因此成為政治人物的一種籌資管道。
在台灣的民主發展歷程中,朝野政黨對於「民主」的定義與實踐方式常有不同解讀。對執政黨而言,罷免權是民主監督的工具;對在野黨來說,則可能視為政治鬥爭的手段。這種張力反映了台灣民主仍在調整與成熟的過程中。
羅智強也分享了這一捐款決定背後的個人情感。他談到父親羅阿玉過去雖為基層工人、生活清苦,但仍時常在街頭伸出援手。他感性地說:「我願用這1050萬,獻給我父親,也獻給每一個為台灣民主奮戰的你。願好人平安,民主永恆。」
他批評,民進黨正透過剝奪在野立委設立政治獻金帳戶的管道,製造資源不對等的「陽謀」,企圖以行政與財力優勢壓制異己。他強調:「這筆捐款雖不多,卻是人民涓滴心意的匯聚,是一場向獨裁者宣戰的起點。」
羅智強強調,「一席都不能少」,並點名16位面臨罷免的新科立委,將與他共同站穩陣線、守住國會制衡機制:
立委名單如下:
台東:黃建賓
基隆:林沛祥
台北:徐巧芯
新北:葉元之、張智倫、廖先翔
桃園:牛煦庭、涂權吉、邱若華
新竹:徐欣瑩
苗栗:邱鎮軍
台中:黃健豪、廖偉翔、羅廷瑋
南投:游顥
雲林:丁學忠
羅智強最後強調:「我不會讓他們孤軍作戰,這場戰役,是為民主,也是為信念。」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