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海運聯盟進行重大重組,導致各大港口貨櫃裝卸量出現顯著變化。馬來西亞的丹絨阿帕斯港因有馬士基航運投資支持,上半年裝卸量年增15.4%,增幅位居全球第一,並在全球貨櫃港排名中位列第14。同樣受益的還有歐洲的漢堡港,因地中海航運(MSC)為其大股東,年增9.3%,成為歐洲港口增幅最大者,全球排名第24位。
今年初,全球貨櫃船公司進行了十多年來最大規模的聯盟重組。其中雙子星聯盟採取樞紐港策略,只讓幹線母船停靠主要大港,其他港口則改由支線船或集貨船服務。未被選為樞紐港的港口,裝卸量因此增長減緩或出現衰退。
在亞洲地區,香港因未被雙子星聯盟列為樞紐港,裝卸量下滑3.4%。相比之下,鄰近的深圳港年增10.8%,泰國蘭察邦港增10.5%,廣西北部灣港增10.2%,寧波港增9.9%,表現亮眼。
歐洲方面,丹麥貨櫃諮詢公司Sea-Intelligence分析顯示,漢堡和瓦倫西亞等航運樞紐的市場地位將更加鞏固,而安特衛普和丹吉爾等傳統門戶港則受到不利影響。漢堡港在船舶靠港頻率和平均船舶大小等方面明顯提升,成為聯盟網路重組的主要受益者。值得注意的是,地中海航運擁有德國港口49%的股份。根據Alphaliner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漢堡的貨櫃裝卸量達420萬標準箱,其中1萬箱以上的船舶運量增長50%,2.4萬箱以上的船舶運量增長30%。
高雄港雖然出現2.2%的衰退,但這主要是受台灣進出口貿易衰退4.7%的影響,並非聯盟重組所致。因為在今年2月之前,馬士基與MSC聯營時期,高雄就未被列為樞紐港。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