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8日批評本屆環評委員中工程環工類占比高達57%,質疑形成集權獨大的局面。對此,環境部長彭啓明強調,環評制度建立在專業獨立審查與合議決議的基礎上,絕非集權獨斷,並呼籲各方在未審查前不要先有成見。
針對環團舉行記者會批評新一屆環評委員缺乏醫療、公衛與氣候類專家,彭啓明表示,環境部將在個案審查時多邀請各領域專家參與,同時相關部會也會提供專業意見。他解釋,環評委員是經由各界推薦後,由遴選委員會選出,而各界推薦人選本就較多環工背景,「本次環保團體推薦4人,希望未來能踴躍推薦。」
彭啓明進一步說明,本屆環評委員中現任職於環工(環科、環安)科系的人數為7人,與歷屆相比並無不同。同時,委員組成必須符合性別比例不低於40%,以及改聘席次不得少於二分之一等行政院規定,在這些條件限制下做出最終決定確實相當困難。
針對環評工作的專業性,彭啓明指出,現今環評已著重跨領域整合,單一委員會名單難以涵蓋所有專業面向,因此在實務上,專案小組初審或審查會議已多次彈性邀請外部專家學者參與,包括醫療、公衛、氣候、生態等領域的專家。此外,在涉及都市計畫、土地徵收等議題時,也會邀請相關主管機關出席提供專業意見。
「愛護環境守護地球的心,我和大家都一樣」,彭啓明表示,他會努力捍衛、尊重每個人的意見表達,同時不會放棄任何為台灣在國際環境會議或合作中發聲的機會。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