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白宮前反戰地標帳篷 川普政府終結44年和平守夜行動

白宮前長期設立的反戰帳篷,作為華盛頓特區的示威地標存在長達44年,日前在美國總統川普的直接命令下被拆除。這個被稱為「和平守夜行動」的抗議陣地,不僅是華府示威的常見背景,更已成為白宮前的標誌性景觀。

這項和平守夜行動始於1981年,由社運人士威廉·湯瑪斯發起,主要訴求核裁軍與終止全球衝突,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反戰抗議活動。湯瑪斯2009年過世後,志工菲利波斯·麥拉庫-貝約等人接力守護,全天候輪班看守這頂小帳篷及「活在核彈下,就死於核彈下」的標語,以防政府拆除。

拆除行動源於保守派媒體「真美國之聲」記者布萊恩·葛倫向川普反映,稱帳篷是訪客眼中的「礙眼之物」,甚至暗示其可能構成國安風險。川普隨即下令立即拆除,警方於7日凌晨執行完畢。

白宮證實了拆除行動,聲稱該守夜活動對造訪白宮及周邊地區的人「構成危險」,並表示這是執行川普「美化華府」行政命令的必要措施。此舉也是川普政府上月接管華府警務後推動的系列措施之一,包括清除全市遊民營地,為美國建國250週年「重整市容」。

麥拉庫-貝約對此表示強烈不滿,認為官員將這個紀念性行動地點誤稱為「營地」作為拆除理由,侵犯了受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言論自由權。他強調:「營地與守夜行動的差別在於,營地是遊民居住的地方。而我沒有床,只有標語,這受憲法保障。」他已與律師聯繫,準備採取法律行動。

這個小型但影響深遠的抗議行動曾是華府觀光導覽的重要一站,也是當地大學課堂討論的主題,甚至曾在2004年麥克摩爾的政治紀錄片《華氏911》中亮相,並成為2011年紀錄片《賓夕法尼亞大道哲人》的主角。如今,這個見證美國政治歷史的地標已成為歷史。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