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紫禁城地下15層「金磚」揭秘:600年防禦工程與工匠生死簿

2025-07-21 13:25  撰稿 / AI

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皇宮,屹立超過600年,蘊含無數歷史秘密。近年來的地磚修繕工程中,工匠意外發現了深埋地下多達15層的「金磚」結構,這些錯落有致、密不透風的地磚不僅防止外敵挖地道入侵,更被稱為「生死簿」——每塊磚上都刻有工匠姓名,若發現偷工減料,嚴重者將被處死。

這些「金磚」並非黃金製成,而是來自蘇州御窯的特製「京磚」。它們選料嚴格,製作過程可長達數年,因敲擊時發出類似金屬的清脆聲響而得名。製作過程包括挑土、和泥、模壓、陰乾、窯燒等繁複程序,每塊磚都必須達到「斷之無孔,敲之有聲」的高標準。

太和殿前御道的地磚採用特殊鋪法,縱向七塊、橫向八塊,暗合「七上八下」的鎮壓之術。工匠需將磚坯埋入桐油與糯米漿熬制的膠泥中,每塊磚側面都刻有監造官姓名,這是朱棣首創的「物勒工名」制度,近百萬塊地磚構成了一張巨大的責任追究名冊。

紫禁城的防禦設計極為精密,東北角樓地磚下埋有特製「啞音磚」,內部中空填滿鐵砂,踩踏時會發出異響。史料記載,1421年元宵節,正是這種磚塊讓朱棣識破了一名偽裝太監的刺客。更令人震驚的是,《明成祖實錄》記載朱棣在紫禁城落成後,下令將部分參與地基施工的工匠「毒啞」,防止宮殿機密外洩。

作為靖難之役後奪取侄兒建文帝皇位的朱棣,歷史學者普遍認為他內心始終不安。遷都北京後,他大規模重建皇宮,並加強地基建設,不僅為了穩固建築,更防止敵方挖掘地道進行刺殺或政變。此次修繕揭示的十五層京磚鋪設,正是這一戰略思維的具體體現。

專家分析指出,多層錯縱排列的地磚不僅加強地面穩定性,更具緩震、防滲、防盜掘等多重功能。鋪磚工序極度講究,每日僅能鋪設數塊,需確保「嚴絲合縫」。據傳若磚縫中能插入刀刃,則全區需重新鋪設,體現出工藝與監督的雙重嚴苛。

重新審視這段地磚歷史,不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宜特科技第2季毛利率下滑至27.06%,每股獲利1.5元

宜特科技公布第2季財報,毛利率下滑至27.06%,較第1季減

2025-07-21 19:00

「未來少女」紫月光蛻變為「SOLO MOON」,新團名融入宇宙意象

曾參與《未來少女》選秀節目的女團「紫月光」,於21日正式宣布

2025-07-21 18:35

台南特教生組「珍珠奶茶隊」首戰香港共融健球賽奪冠

台南市大光國小、開元國小與立人國小的特殊教育學生組成「台灣珍

2025-07-21 18:30

美台洽談太空港合作 亞軌道飛行可望縮短台北至休士頓旅程至2.5小時

美國在台協會(AIT)於21日宣布,美國正與台灣商討太空港合

2025-07-21 18:20

花東地區22日防大雨 熱帶系統預計24日生成影響全台降雨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承傳表示,22日台灣仍受低壓帶影響,花東地

2025-07-21 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