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團隊近期宣布一項突破性成果:實驗性AI手術機器人「SRT-H」成功自主完成膽囊切除手術的關鍵步驟,準確率高達100%。與現有需要醫師全程操控的手術機器人不同,SRT-H能在手術過程中獨立做出判斷並應對突發狀況,標誌著AI自主手術時代的來臨。
這項發表於《Science Robotics》期刊的研究顯示,SRT-H採用「語言引導模仿學習」架構進行訓練,通過觀察外科醫師為豬隻屍體進行膽囊手術的影片,學習各種手術動作。該系統使用與ChatGPT相似的機器學習架構,能夠即時適應病患體內解剖結構並進行自我修正,還能理解並執行語音指令。
在八組豬膽囊與肝臟樣本的測試中,SRT-H成功從肝臟中分離膽囊,並能靈活運用各種手術工具。研究主持人克里格副教授將這一突破比喻為「讓自駕車不僅能在預設路線行駛,還能在任何路況下自主導航」,代表AI系統已從單純執行任務進化為真正理解手術流程。
雖然SRT-H完成手術的時間略長於人類外科醫師,但整體表現已可媲美專業醫師。研究團隊計劃擴大訓練範圍,將技術應用於更多類型的手術。根據分析師估計,2024年全球機器人手術市場規模將接近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250億元),預計有約270萬例手術使用機器人輔助。
研究人員期望,這類自主手術機器人未來能在偏遠地區發揮作用,解決外科醫師短缺問題,提供穩定且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專家亞辛強調,雖然支持機器人手術的發展,但病患安全仍是首要考量,未來還需加強數位醫療教育與訓練,確保所有病患都能公平、安全地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