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日前公布北部一名新生兒因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死亡的案例,而今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病例數已達近6年同期最高水平。台北市聯合醫院於10日發布新聞稿,特別提醒家長與照顧者需提高警覺,若新生兒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
台北市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鄭彥辰指出,新生兒可能透過多種途徑感染腸病毒,包括產前經由胎盤、分娩過程中接觸產道分泌物,或出生後由照顧者傳染。目前台灣社區流行的新生兒腸病毒型別主要為克沙奇B群與伊科病毒。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初期症狀常不明顯,可能僅表現為體溫異常、奶量減少、嗜睡或活動力下降等,增加了早期診斷的難度。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兒腸病毒併發重症的情況可能在數小時內急劇惡化,可能出現心搏過速、皮膚蒼白、不明皮膚出血點、瘀血或紫斑,甚至抽搐、肌肉張力異常等症狀,需要及時識別並就醫處理。
鄭彥辰醫師強調預防腸病毒感染的重要性,建議孕婦若在產前兩週至分娩前後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或肋肌痛等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此外,應避免前往人多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場所,勤洗手並保持環境清潔,定期使用稀釋漂白水消毒常接觸的物品。哺乳期間的媽媽如有不適或疑似腸病毒症狀,應諮詢醫師是否繼續哺乳,並評估是否需要暫時與寶寶隔離,以防止病毒傳染。